苏轼“知贡举而失李方叔”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苏轼“知贡举而失李方叔”

在科举考试中,有许多本来很有才气的人,由于不适应这种考试,过不了关,尽管试官挖空心思帮他的帮,也帮不上去,结果丧失了一生施展抱负的机会。

苏轼在哲宗元祐年间任主考官,知道考生中有个李方叔,才华出众,人品高尚,许多考生也都认为李方叔中进士是十拿九稳的。为了使李方叔名列前茅,苏轼趁着考生们入场寻找座位的机会,派人把一个小竹筒送到了李方叔的座位上。偏偏李方叔入场紧张,一到座上就上厕所。李方叔座位的不远处,是宰相章惇的两个儿子章持、章援的座位,这两兄弟入场时,发现人家座位上有个小竹筒,就顺手牵羊地拿走了。他们偷偷打开竹筒一看,是一篇《杨雄刘向优劣论》的文章,文笔纵横,立意超迈。及至考题公布出来,竟和竹筒里的文题一模一样,章家兄弟得意非凡。一边照着这篇文章写卷子,一边不时地朝着李方叔挤眉弄眼地做鬼脸。李方叔猜出是二章做了手脚,但又不好去要,心神怎么也定不下来,再加上本来就怯场,出场时几乎交了白卷。这一切苏轼都闷在葫芦里。当同考官推荐了第一名考卷时,苏轼一看和自己所做的非常相似,心里想一定是李方叔,可拆号一看,却是章持。苏轼又接着向下翻,到第十名,虽比第一名稍逊一筹,思路却像自己那一篇,拆号一看,竟是章援。又看到第二十名,文章思路虽与自己那篇不同,却也有独到的见解。苏轼心想,这肯定是李方叔了,他不肯仿照我的作品,独自立意,更好。同考官黄山谷先动手拆了号一看,马上笑嘻嘻地对苏轼说:“祝贺内翰,你取了个好进士,我脸上也有光彩,这人在我任太和知县的时候,跟我学习过,叫葛敏修。”苏轼只好苦笑,再也不向下看。李方叔落第了,苏轼问明了原因,叹息了很久。“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他送李方叔还乡诗的这两句话,很能反映他当时的复杂心情。受到这次挫折,李方叔总感到对不起苏轼的一片苦心,不久即抑郁而死。(详见《宋稗类钞·科名》14)

苏轼的做法,可以说是作弊,但他很有名气,又很爱惜人才,他所要扶持的人的确又是公认很才华的人,所以人们也就不视为作弊,而当作先辈关怀后进的佳话看待。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敢于公诸于世。苏轼后来还多次以“知贡举而失李方叔”而叹息过。不过话说回来,李方叔未能被抉起,的确也有自己的致命弱点。一次良好的“机会”失之交臂,就抑郁不起,不能再振奋起来,以自己的才能重新拼搏,精神也实在是很脆弱的。以这样的精神状况,即使高中,在仕途上若遇到苏轼那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也一定会一蹶不振,而很难真有作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