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废弃学校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武则天废弃学校

唐代是我国古代封建主义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科学文化的繁荣,加之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官职制度日益完备,封建官吏队伍不断扩大,因而唐代统治阶级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唐高祖李渊在开国伊始,便一反隋末压抑学校的政策,下诏四方诸州郡县及乡里并令置学。唐太宗继位之后,更加重视发展文化教育。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置弘文馆,下令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唐太宗经常亲自和国子学中的祭酒博士讲经论义。学生能通一经者,便能出去作官。太宗还下令增加学舍一千二百区,并增加书、算二学。诸学生员达到三千二百人。新罗、高昌、百济、吐蕃等国也并遗弟子入学留学,人数达八千余人。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官学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学校的各种机构设置和管理也非常完备。但是,到了唐高宗晚年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官学教育重又衰落下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到唐高宗时代,学校的管理越来越松驰。加上太宗和高宗时期发展科举考试,其内容重视文艺而轻视儒家经典,由国学出身而受传统经学教育的人在仕途上没有前途,因而正规官学也越来越被人们轻视。高宗以后,国学学生又大都被当时的贵族门阀子弟占据。他们可凭祖荫入仕,轻视学习,考试之时,找人代替,蒙混过关即可,根本谈不上学习知识本领。武则天出身寒族,为门阀世族瞧不起。执政之后,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扩大统治根基,提拔庶族地主,打击贵族势力,更加轻视为贵族子弟所持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学,却十分重视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因此,官学教育更加废驰。大诗人陈子昂便曾因当时国家太学废驰,学堂荒废,略无人踪,很少有人认真研习书礼乐而上书武则天,请求振兴官学教育。但武则天置之不理。武则天的这种为政治和权力斗争的需要而故意废弛官学的作法,对唐代的官学教育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