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患起于肘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祸患起于肘腋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一直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立场,与北洋军阀政府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但结果都失败了。而失败最惨重的是第二次护法运动。背叛他的正是曾被孙中山誉为“可资依靠”的“革命将领”陈炯明。1920年8月29日孙中山开始了第二次护法斗争。孙中山这次的主要目标是要进行北伐,即以武力统一全国,实现民主共和。但留守广东的陈炯明以广东王自居,对孙中山的北伐命令阳奉阴违,抵制孙中山的护法活动。为了保存实力,巩固个人的权力和地盘,割据广东,借口“保境安民”,高唱“联省自治”并进一步地同英帝国主义和直系曹锟、吴佩孚勾结。孙中山为了巩固后方,巩固北伐基地,被迫亲自率卫队驰返广州。这时陈炯明从暗中反对、破坏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发展到公开叛变革命。1922年6月15日陈炯明率叶举、洪兆麟等发动叛乱。先囚禁了廖仲恺,接着于16日凌晨2时突然发动武装叛乱,叛军4000人围攻总统府,并炮轰孙中山在观音山住所粤秀楼。孙中山在叛军向粤秀楼围攻中,穿出枪弹包围,退居永丰舰避难。孙中山一方面召集舰队官兵,讨伐叛逆,一方面电令北伐部队迅速班师回粤,镇压叛乱。北伐回师后,因长期征战,疲惫不堪,弹粮供给困难,在陈炯明和直系军阀的前后夹击下,遭受重大挫折,退却到江西、湖南边境。孙中山得知奉命回粤的北伐军失利,认为坚持无望,决定离粤赴沪。至此,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孙中山认为此次护法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最使他痛心疾首的是“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自己多年培养的“革命将领”竟与军阀勾结,反对革命。这一经验教训说明,不依靠真正的革命力量,不依靠革命群众,单纯地利用一个军阀去打倒另一个军阀,是一条惨痛失败的道路。只有确定联俄联共改组中国国民党的方针,才能引导国民党走上新的革命道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