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
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洪升撰写的《长生殿》不仅堪称曲范和优秀的戏剧文学剧本,而且还是一出时至今日仍盛演不衰的舞台名剧,但《长生殿》问世伊始却使剧作者和一些无辜的观众蒙受了却难。洪升流寓北京后,穷困潦倒,在此困境中他积十余年之功,三易其稿写成《长生殿》剧本。剧本被排练公演后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然而,次年(康熙二十八一(689年)洪升却被冠以“国服未除”“非时演唱”《长生殿》的罪名而被弹劾,并被国子监除名,同时还株连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多人革职。时人有诗慨叹说:“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洪升则在“挪揄顿遭白眼斥,狼狈仍走西湖湄”的世态下,痛苦地离开北京返回家乡杭州,百感交集,悲愤苦闷,在1704年死去。
《长生殿》上演及洪升等人的遭遇初看起来似平清廷惩处过重,使人颇感疑感,其实,只要我们稍加注意《长生殿》的剧本内容便可恍然大悟。《长生殿》描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坏的爱情故事,但却揭露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封建帝王宫廷生活的奢侈、虚伪、罪恶。而这正深深地刺痛了清朝统治者们,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这使人们对清王朝文字狱在戏曲方面的实施又有了深一层了解。然而有趣的是,也正由于清廷禁演《长生殿》迫害作者、观者,反而使《长生殿》名声大噪,人们无不希望一睹为快,终于形成“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几乎人人都哼唱《长生殿》曲辞的流行效果,这对清王朝统治而言无疑是一个讽刺,也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但这样一出名剧在他诞生之初即遭到禁演,作者遭到迫害,不能说不是一桩憾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