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卫国立功、政变被斩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于谦卫国立功、政变被斩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十五岁取秀才,二十四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他便服私访,改革弊政,平反冤狱,严惩贪官,赈救贫苦,广修道路,植树凿井,发展交通,便利行旅,兴修水利,安置流民,民众称赞他是廉明奉公的“于龙图”,有的地方还建立了于谦生祠。

当时北方蒙古族瓦剌也先部逐渐强大,南下侵扰,想攻占北京,复辟元朝。但明英宗却把军政大权交太监王振代理,王振胡作非为,残害忠良,广植私党。正统十四年(1149),也先入侵,王振想利用皇帝亲征,如果成功,提高个人威势。王振不懂军事而瞎指挥,进退失误,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兵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也先兵俘虏,护卫将军樊忠锤死误国的王振后,奋战身死。

土木失利使明朝首都北京成为战场的前哨,政局混乱,皇太后和郕王朱祁钰急召大臣朝议,翰林侍讲徐珵(徐有贞)主张南逃避难,于谦斥责徐锃说:京师是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宋朝南渡后亡国的教训应当记取。当前,应急调四方兵勤王,誓死保卫京师。皇太后、郕王朱祁钰即把守城抗战的责任全部交给于谦。于谦即调全国各地军队勤王,急运通州米粮军资进北京城,肃清潜藏间谍,操练士兵守城,加强城防工事,起造兵器等事,于谦被任兵部尚书,认为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也先俘虏,帝位不能空虚,奏请皇太后让皇弟朱祁钰监国。不久,郕王登皇帝为代帝,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隐定了政局。于谦调将增补关隘,加派援军,广泛发动北京爱国民众,投效抗敌,保卫京城。

也先俘虏英宗,原想利用皇帝身份,威胁诈诱明朝各边关开城迎降。于谦严令各官严守关隘,不得轻出,也先拥英宗到,守将闭门不纳。瓦剌也先带兵总攻北京,被于谦团结爱国军民,败次击败,死伤很多,只得拥英宗北退。以于谦为首的保卫京师的正义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挽救了明朝的败亡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也先拘留英宗朱祁镇,既讹诈不成,又得不到“互市”的经济效益,只得把朱祁镇送回。明朝功升于谦官职少保,他又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加强训练,随时准备抗击外来侵犯。

当朱祁镇被放回北京时,朱祁钰已替补他的皇位,把他禁锢在南宫(今北京南池子普渡寺内一带)内。一个皇位,兄弟二人都想坐,于是酝酿更大的争夺。曾被于谦批评过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王骥等人勾结,趁代宗朱祁钰病重,潜引军进皇城,奔南宫,毁墙门,扶朱祁镇登车,闯入皇宫,登承天殿,宣告英宗恢复皇位,史称夺门之变。诬陷于谦谋反,下狱严拷,判谋逆罪死刑,抄没于谦家产时,“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将杀于谦时,英宗朱祁镇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徐有贞诡秘说:不杀于谦,夺门复辟就无名了。民族英雄于谦于天顺元年(1457)正月二十二日被杀害。

于谦抵御侵扰,保卫北京有功,但在皇族夺权争位中被诬处死。这正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历史悲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