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宏伟计划的夭折
日本昭和37年(1962年)制订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想采取据点开发方式,在各地建起了大规模工业据点,以防止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中,但它不过是期待和愿望而已,并没有实现。而且,在昭和40年(1965—1974年)前半期的高速增长中,造成了明显的“过密”、“过疏”现象。东京及其周围地区人口迅速增加,地价高涨,住房紧张,上班难,问题进一步突出起来了。另一方面,山村和孤岛及其他偏僻地区,以年轻劳动力为主人口迅速减少,难以维持地方财源和生活环境的村镇增加,过疏问题成了社会问题。而且,由于普遍使用石油,煤炭生产衰退,煤产地的就业机会没有了,这就更使人们认识到过疏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种背景下,在昭和44年(1969年)5月底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以取代旧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是一个以昭和60年(1985年)为止的超长期的庞大的国土开发设想,它还反映了未来学盛行的当时的社会潮流,思想方法也颇有未来学的味道。这个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是想形成新的交通网和情报网,促进大规模的开发项目的建设(建设工业基地、农业基地、流通基地、旅游基地、自然历史环境和住宅城市环境等),以使全国的开发进一步扩大并保持平衡。此外,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还特别关心历来远离大城市的苫小牧、陆奥小川原、秋田、鹿儿岛等地区,着手推进这些地方的开发工作。
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也是一个在日本经济达到高速增长的顶峰而要想仰望“山巅之云”的时候制定的开发计划。但是,总的来说,它没有保持多长的时间。公害问题的激化引起了居民对开发的反对,不久提上日程的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论”,给人们造成了它同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发生冲突的印象。
1969年的日本“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其目标是力图消除城乡差别,解决经济高速增长后大城市人口和产业过密的问题。没有想到这项仰望“山巅之云”的宏伟计划却遭到国民的反对。原因是国民惧怕高速增长后又会使公害问题进一步激化。这个案例留给人们一个深刻教训:国家综合开发计划必须重视治理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开发计划才能顺利实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