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儿在争论中败阵
笛卡儿(1596—1650)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他是个“唯理论者”,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正知识的唯一源泉,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他否认实践经验是理性认识的来源,把理性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理性不依赖于客观事物,不包含客观内容,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主观自生的。在这一点上,波义耳(1627—1691)与之针锋相对。1645年冬天,他们曾连续争论几个晚上。
波义耳说道:“不应该把理性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可是,这知识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笛卡儿答道:“我想你一定会说是‘从实践中来的’”。
“当然是这样,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比如,化学应该仅仅用实验方法,而不是用抽象的空谈来确立自己的定律。离开实验,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波义耳斩钉截铁地说。
笛卡儿在后生面前不甘示弱:“可是,抛开理性,实验又能给你提供些什么呢?要知道,年轻人,感觉是会欺骗我们的,因此,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全是理性结出的硕果”。
波义耳解释说:“笛卡儿先生,您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并没有否认理性的作用……,理性知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争论并没有到此结束,胜负还未见分晓。后来,波义耳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科学实验工作,他总结了一系列新的实验经验,为化学元素下了比较科学的定义,指出元素是用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使化学开始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自然辨证法》第163页)波义耳终于成为争论的胜者。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二者缺一不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