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原文与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咏柳》原文与翻译、赏析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初黄: 柳枝初吐嫩芽,呈浅黄色。

【诗大意】 零乱的枝条尚未吐芽变黄,一借上东风便开始上下猖狂。只晓得将飞舞的花絮遮掩日月的光明,却不知春夏过后还有肃杀的严霜。

【赏析】 这是一首奇特的咏物诗,也是一首奇特的咏柳诗。传统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寄兴,言志抒怀。如以梅喻品格的孤傲,以松喻志向的坚贞,以竹喻节操的高洁等。此诗一反常格,以所咏之物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实为别开生面。而仅就咏柳诗来说,这也是一种“别调”。柳之入诗,由来已久矣。《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梁元帝 《折杨柳》: “山高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皆以柳寄托思乡念远之情。而萧纲《折杨柳》: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别情,并为久相思。” 王维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郑谷《柳》: “半烟半雨溪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则是以柳渲染离愁与别绪。柳总是与人的乡思与离情联系在一起,故极易引发人们的感情。而它那葱绿的色泽、婆娑的舞姿,也容易给人留下美好的形象。曾巩反其意而用之,所以我们说这是“别调”。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是说柳枝刚要吐芽,还没有染上嫩黄的颜色,但春天一来,枝条渐渐圆润,在东风的吹拂下,便婆娑起舞,上下癫狂起来。诗句明显是借喻某些政治小丑,刚刚得势便耀武扬威、猖獗狂妄。“乱”、“倚”、“狂” 三字,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蕴含着诗人的愤怒、憎恶和嘲讽。杜甫 《漫兴》云: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流水。”曾巩诗的含义正与此相近,不同的是他把“颠狂”赋予了柳枝,而将柳絮作了另一种描写。“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只晓得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却忘了春夏过去之后,秋天来临,肃杀的严霜会将柳叶剥落得精光。这当然也是比喻:那些得志的小人只知道以欺骗蒙蔽的手段来维持恩宠,为非作歹,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失势遭殃,受到严厉的惩罚。“解把” 和 “不知”四字,将那些只管一意孤行而不顾后果的小人刻画得维妙维肖。

曲尽物态妙处,是咏物诗的基本要求,而兼有寄托,才算得上是上乘之作。这就要求既全力写物,又不粘滞于物,达到一种“不即不离”的境界。这首《咏柳》名为写柳,实则写人,既曲尽柳之妙处,又暗中寓以寄托,可说是达到了这种境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