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诗文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满庭芳》言情赠友诗歌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移黄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苏轼于元丰二年贬官黄州,元丰七年又贬移汝州,这是他在由黄移汝之际写下的一首留别词,表现了他同黄州父老的深厚情谊。

因为是留别,故全词是以作者的口吻来写出。这样便有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的特点。统观全词,无一句惊人语、造做语,非常自然、真实地表现了苏轼对黄州父老的依依惜别之情。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是写黄州父老为苏轼饯行,同时又盛情地挽留他。表现了黄州父老对苏轼的一片深情厚意。苏轼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后,曾在当地垦东坡,筑雪堂,与黄州父老朝夕相处,达五年之久,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故云“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他尤念念不忘的是黄州父老对他的关怀和帮助。“我昔在东坡,秋菌为夕餐。永愧坡间人,布褐为我完。”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东坡八首》)所以在此离别之际,双方都有依依不舍之意。

词的下片,主要是表现苏轼对黄州父老的留恋之情。为了真实地表现这种情感,苏轼另辟蹊径,用了两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即将他的留恋和惜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其细节一: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这是谆谆嘱托父老照看他堂前的细柳,莫损伤了它们的嫩枝。其细节二: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拜托江南曾一起垂钓的父老,常为他晒晒蓑衣。这两个细节表现的情怀是一致的,即苏轼的留恋和终老黄州的愿望。虽然苏轼此后再也没能回到黄州,但他的这种感情是真实的。如他在 《别黄州》 里写道: “桑下岂无三宿恋,尊前聊与一身归。……投老江湖终不失,归来莫遣故人非。”又说: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过江夜行武昌山下闻黄州鼓角》 ) 由此可见他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且十分感人。

清沈德潜在 《唐诗别裁集》 里说: “写离情能不露情态。”今观苏轼这首《满庭芳》 ,恰与之相反。全篇词气清浅朴直,词意明朗,但不假雕饰,语浅情深,故十分感人。读之仿佛亲见作者与黄州父老殷切语别的情景。词境亲切、真实、自然、可爱。当属离别词中之上乘佳作。

注释

①元丰七年: 即1084年。②黄: 指黄州。即今湖北黄冈; 汝,指汝州。即今河南临汝。③雪堂: 苏轼贬官黄州时所筑。④李仲览: 名翔。⑤再闰: 苏轼于元丰三年 (1080) 抵黄州贬所,七年四月由黄移汝。其间元丰三年闰九月,元丰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⑥洛水: 在汝州附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