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诗文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感皇恩》言情赠友诗歌

出京门有感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 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这是一首暮春时节告别友人的词。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既说明了时节,描绘出环境,也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和难舍难分之情。表现杨花用一 “雪”字,不仅写出了杨花之白,而且衬托出词人心境之“寒”。那遮天盖地的杨花,是作者离别之际痛楚情态的象征。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情景,在柳絮漫天飞舞的时候,友人正把作者送出城门,作者忍着凄酸的泪珠,与友人依依惜别,欲去不忍,欲留不能。这里用 “忍” 字写出作者极力控制感情的心态和形态。是不是这样就减轻悲伤了呢?不是! 这一“忍”字更增强了词句的艺术表现力,虽然是说强忍,实际上其深层语意是难忍。你看,那如雪的杨花不正是作者激荡震颤的心灵的外化形态吗?作者通过融贯、渗透着自己感伤情绪的杨花,极为形象地展现出他凝聚于 “惜别”这个具体情境中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典型的 “有我之境”。作者又举目向天边望去,那 “碧云” 的西边,“乱山重叠”。古人常用 “碧云”一语表示别僧。作者正要与之离别的友人或许是一位名僧人。这是很有可能的。词人本有很高的气节,金朝时曾以经义举进士第一,不久便辞官,后隐居嵩山,元朝时应忽必烈召见,仍乞归山。该词是作者离开京城时所作。想必当初词人在京时,时常与这位身为名僧的友人谈道讲禅,颇为投机。但此时呢,望着 “碧云”、“乱山”,虽与友人恋恋不舍,但仍归心似箭,因为他无意在官场中久留啊! 这是一种多么矛盾、复杂的心情! 它经过词人的大手笔,变为物态化的意象: “据鞍归去也”,毫不留恋官场,“情凄切”,又恋着友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凄伤、惆怅的情怀意绪。

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上,又将词人的情感深化。“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写出怀念友人的情景。这无限的情思,深沉的怀念,使作者情涌神驰,“敢向青天问明月”,你真若无所遗憾,那又为什么刚一盈满便又损缺?作者在这里使用了“移情”手法,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输送到审美对象中,用悬挂在青天碧落的明月,表现了离别之痛和怀念之切。艺术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它可以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突破生活逻辑的限制,使作品更具魅力。词创作更是如此,“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翻空出奇,“无理而妙” (贺裳语)。词的最后表达了美好的愿望,“愿人长似,月圆时节”。月,是古典诗词创作的重要审美观照对象,作家们经常用它象征人间的离合悲欢,寄托对友人的思念,表达团圆的美好愿望。读到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出,词人的感情、心绪似乎有些舒展了,他好像也感觉到友人在远方也正思念着他。结尾用精炼、清新的语言暗示出在皎洁的月光下双方相互思念、祝愿的情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