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言情赠友诗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一首以赠别表真挚深厚友谊的诗篇。是李白写友情诗中的佳作,千古流传,布在人口,而村人汪伦由此而显名后世。
李白在天宝十四载曾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宋人杨齐贤在李白诗注中说: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指此诗) 。”有部分学者据宋人胡安定的石壁诗序文,断定汪伦为当地富豪、村豪,可参考。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短幅状深情。前两句写送行场面,后两句抒感慨。结构紧凑,情景相生,表现了李白的个性,尤以开创送别诗的新局面而备受人青睐。
诗句一开端,自道姓名,自叙将行。从简洁明快的语言中,可见李白的个性。告别了盘桓多日的泾县山水名胜,辞行了新旧友人。在登舟欲行之际,总有一些落寞之感,此刻岸这沉寂。情与景相合。“忽闻”一词打破了这将行之际的沉寂环境与落寞的心理定势。突来的一股歌浪冲入耳鼓,以惊疑的心理循声看去,迅速地判断为汪伦与村人连手踏地高歌。为己送行。顿时岸边欢歌美舞,声声在耳,句句入心,仿佛幻入了农村春社祭神的盛大节日的欢快之中,心理由压抑而突发为高昂,身心为之一舒。这种热烈而淳朴的场面,融化了自己,自己的心律同踏地的节奏,同声共动。心情激动,精神高扬,生活在这友情的海洋之中,忘掉了过去的一切烦恼、愤怨。只有温暖、幸福、欢乐,让人间化为这平等、自由、相爱的友情世界吧!踏歌送行可能是实情真景,然而作为诗人的描写意象,它却浸透着李白的个性与审美情趣,颂扬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真淳的友谊,赞美这种淳美的人性。这正是李白个性的外化,为李白所有,而为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所无。在艺术构思上也是别开生面,以壮行色。这与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祖帐宴别,歌妓侑酒相比,更见世风淳朴,人性淳美。
诗的三、四两句,即景抒情和议论。颂扬纯洁、真挚、高尚的友谊。在李白看来,友情是不仅有层次上的区别,还有程度上的不同。从与汪伦的交往,眼前送行的既热烈隆重,又简朴真率的礼仪上看,无论桃花潭水有几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友情深。因此汪伦的淳美的人格,也是无人可比的。连类比物,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以潭深比情深,化抽象之情为具体可感知的艺术形象,真是神来之笔,彩绘妙境,空灵蕴藉,情意俱美。
从这首诗可知李白与汪伦之交情至深,又可妙悟出他们的友情是建筑在互相敬慕,性格与志趣相投的基础上。李白是直道己名,直呼汪伦,可见性格豪放,心口如一,心无嫌猜。汪伦闻讯,特地组织踏歌队伍,赶来相送,为友壮行。性格爽快,热烈朴直。虽有酒与歌,但非酒肉之交。而是以心相托,以诚相见,平等相待。没有尊卑贵贱之别。无形中泯灭了誉满神州的谪仙人与时不知名的平民的界限。这正是这首诗可贵的地方,显示出它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李白与汪伦之交谊,已成千古流传的佳话。今天安徽省泾县桃花潭一带还流传着贫苦农民谒见李白,邀请李白游桃花潭,以及江边踏歌送行等美妙的佳话。可见这种淳美人格深深地植在这块生殖繁衍中华民族的古老大地上,代代相续,不断扬弃,奔向更高更美的境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