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滟滪堆》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滟滪堆》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长江三峡以瞿塘峡为最险。峡口两座奇峰夹壁峭立,北为赤甲,山色微红,南为白盐,山色灰白,赤白二山犹如两扇天门,锁住了一江奔腾穿啸的怒水。江中波暗涛涌,恶礁云布,两崖相峙欲接,云天一线。这里就是天下闻名的夔门。在激流中央有一黑色巨石(今已炸毁)巍然兀立,如庞然怪兽,直迎喷射而来的激水,欲吞飞流直下的行舟,它就叫滟滪堆。唐大历初,杜甫由云安迁来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开始了他漂泊西南的旅程,这首《滟滪堆》便是在此期间写的。全诗通过对自然奇观的描写,悟发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景、理、情糅为一体,寓意深刻。

首联“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先点明滟滪堆的位置,处在激流中心。“江寒”说明正值冬季。随着季节、水势的变化巨石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夏季水大时,石身全没,平时亦只露一端,唯冬季退潮,石身大部露出水面,足有二十余丈,诗人故以“长”字状之,从长度上可以想见滟滪堆之“巨”。“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沈牛”指舟人将牲牛沉入江底祝保航行安全,如天旱之祈求云雨; “如马”一语则借用了当地谚语:“滟滪如马,瞿塘莫下;滟滪如猴,瞿塘莫游;滟滪如龟,瞿塘莫回; 滟滪如象,瞿塘莫上。”不同状的巨石标示着不同的警告,提醒人们注意航行的安全。此联前句写人,后句写石,人因石而祈天,可见石之戒人为天意,为下联的抒情、议论作了铺垫。“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直接上句,先明苍天立石之意在于存倾覆之戒,后赞造物主之神功壮伟,景势雄阔。诗人觉得眼前的壮景向他展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它超出了乘舟旅行的范围,直触及到当前的时局与民族的危亡。“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夔门的险状犹如干戈相摩的人间战场,国家就如一条大舟,正行进在湍流凶险的峡谷之中,随时都有触礁沉没的危险,滟滪堆的警告是多么重要和及时啊! “垂堂”一词借用了古语“家有千金,坐不垂堂”,意即勿坐于房檐之下,以防瓦片下坠。这里是处处戒备小心的意思。当时安史之乱刚平息不久,各地战争仍未停止,神州依然处在烽火之中。诗人的担忧和焦虑时刻与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连在一起,他把满腔的挚爱都献给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所以滟滪堆的警告并非来自天意,恰恰是诗人赤诚之心的外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滟滪堆》意象壮阔,气势宏伟,情理相溶,寓意深远,体现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