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宾至》原文与赏析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此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草堂后作,诗题一作“有客”。《仪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曾详介古代宾主相见的常仪,《易需》又有“有不速之客三人来”之句,则诗题里的“宾”,当指事先通报“车马”而至的“贵介之宾”,有别于“花径”不扫,“不速”而来的“相知之客”,从选辞上,是“各见用意所在” (陈秋田)的。《客至》题下作者原注: “喜崔明府相过”,相亲之意可见。此诗却未确指“宾”之姓名,虽尊而实不亲,大约是杜甫不乐会晤之俗物,因而全诗表现出傲岸语气,且含嘲讽之意。
一、二句先写延客之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绝少造访之人。忽闻通报,将有贵客来临,只得循礼恭迎。但“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言外见出甚以酬应为苦的隐衷。
三、四句继写惊讶之情。“江干”,江边。从上句看,此宾当是耳闻杜甫文名,特通报相访的。杜甫说,我初到成都,哪有震“惊海内”的“文章”,竟然徒劳“车马”枉驾暂“驻江干”,实是大出意料的。“岂有”、“漫劳”四字,在这里起了宾主对称作用。我岂有文名,君徒劳过访,运用散文的笔调,驭律诗的对法,傲岸之态可掬,嘲讽之意自见,很能体现杜甫七律诗的特色。
五、六句续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犯复,也为了平仄协调。这句说:你这位“佳客”,入门就“坐”,“淹留”“竟日”,我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竭诚尽礼了。“百年”意同一生。下句说:我一生食唯“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是还望多多包涵的。在自谦中实含自伤之意。
七、八句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供给”指酒肴。“药栏”,花药之栏,“看药栏”,即言看花。诗人说:如果不嫌“野外”“供给”菲薄,还望“乘兴”再“来看”花。在杜甫固不欲以能“文”自许,就对方说,则其人缺乏文化素养是不难想见的。嘲讽之意,就隐约可见了。
此诗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从强调“幽栖”少客,迎“宾”为“难”到表明“岂有”文名,漫劳垂访,到如果不嫌简慢,还望重来看花,虽始终以宾主对言,却随处暗示主人公的简傲自负神态。因而,不妨把此诗看作杜甫接待俗客时的自画像。“岂有文章惊海内”,“百年粗粝腐儒餐”,在杜甫笔下,一为自谦之辞,一为自伤之语,但千秋万岁之后,在读者心目中,却成为诗人自慨平生的深刻写照。试想,一个不只“文章惊海内”,而且诗名垂千古的诗人,竟以“粗粝”终其一生,甚而自比于“腐儒”。他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理解,实在是令人惋惜的。它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了鲁迅“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名言。这位不知名姓的达官贵人,虽然耳闻杜甫文名,特意相访,也不过为了看花饮酒,他又怎能理解杜甫的伟大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