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歌·《诗经》·采薇》鉴赏
一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 猃狁之故。
二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三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四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五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猃狁孔棘。
六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此诗选自《小雅·鹿鸣之什》这个组诗。一般都认为它是周宣王时的作品,也有的说,可能夷王时的作品,因为那时也曾有过同猃狁的战争。 当时,西周王室力量自懿王,特别是厉王以后,已经逐渐削弱。北方的“戎狄交侵,暴虐中国”(《汉书·匈奴传》),其中猃狁族骚扰尤为猖獗。 当时的猃狁(原写为“严允”,“犭”偏旁是后来加上的),就是秦汉时的匈奴。
《采薇》一诗,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写成的。它描述一个服役士兵打完“卫国战争”后,在还乡的路上回味出征生活。诗中交织着征人的热烈爱国感情与诉说战争生活的劳苦悲伤的复杂情绪。
* * * *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也是“雅诗”中篇幅较长者之一,每章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思考离乡背井原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薇,野生豆科植物(非蕨类植物),名巢菜,也叫野碗豆。冬天发芽,春天长大,可食。“采薇”,就是采摘巢菜。亦、止,均为语助词。作,此作生长解,即发芽成长。这是说,采摘薇菜吧,薇菜已经生长出来了。曰归曰归,说回去吧,回去吧。岁莫,即岁暮、年终。两句意思:尽管常说要回去要回去,但到年终还是回不去。
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 猃狁之故。
靡,无。“靡室靡家”,是说终年在外,同妻室远离,有家等于无家。为什么会过着这种无室无家的流浪生活呢?“猃狁之故”,是由于猃狁入侵造成的。猃狁(xiǎn yǔn险允),即北狄、匈奴。不仅男旷女怨,而且“不遑启居”。遑,闲暇。启,是小坐。居,是安坐。是说整年整月奔走不停,没有空闲坐下来休息。这又是为什么呢?“猃狁之故”,又是由于猃狁入侵中原而造成的。
这一章清楚地指出:征人们所以长期离乡背井,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国家遭受了外敌的入侵,不得不在外服役,征战沙场。下边第二、第三两章,主要写战士回顾征战中的饥渴劳顿生活。由于他们认识到这是正义的“卫国战争”,都忍饥耐寒地投入反抗斗争。下边分别是各章具体内容——
第二章:远离家室,忍饥受渴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这四句诗,仍以“采薇”、“曰归”起兴,只更换了两个字:一是柔,即柔嫩,比前章的“作”,有了进一步的生长,但未老硬。另一字是忧,就是愁闷。这是说,巢菜采了又采,这菜儿多么鲜嫩;说是回家、回家,心里越说越愁闷。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烈烈,原是火势炽烈的样子。此用来形容“忧心”,犹言“忧心如焚”。载,则的意思,就是“又饥又渴”。归聘,即回家探问。聘,探问、访问之意。使,指使者。这句是说,没有使者代我探问家室安康,是因为征人的驻防之地不定,难以问讯。
第三章:常年戍边,劳顿困苦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这一章仍然以“采薇”、“曰归”起兴,也是更改了两个字:一是刚字,坚硬。是说薇菜已经长大粗硬,但还未老。另一个阳字,阳者,十月也。《郑笺》:“十月为阳”,犹言十月小阳春。这是说,薇菜已从柔嫩变成粗硬,说是回家回家,现在又到了十月小阳春时节了。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王事,即王室之公差。靡盬(gǔ古),无休止。王引之释“盬”为休止。启处,犹言“安居”。“不遑启处”,就是没有片刻安身之时。孔疚”很痛苦。孔,很、甚。“疚”,原指病痛,此指苦痛。我行不来,是说我到边疆戍守以来,没有谁来慰劳的。这个来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归来;二是读为“勑(lài赖)”,则有慰问之意。我取后一说。
本诗从第四章开始到第五章,是写征人的另一层意思,即:战争的紧张生活。先看:
第四章:经常转移,不得安居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尔,《说文》作“薾”,花繁盛的样子。两个维,均为语词。 常,指常棣,即棠棣,就是果实如李的“郁李”(一说,是棠梨树)。华,即古花字。两句是说,什么花开得这样盛?那是常棣开得花。下边的“彼路斯何?是说,什么车子这样既高又大哟?这里的路,借作“辂”,同音假借,是高大的车,斯,语助,无义。君子之车,那是将帅们坐的兵车,君子,这里指领兵将帅。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戎车,即兵车。牡,雄马。业业,大而高的壮健样子。这两句的意思:兵车已经驾好,四匹公马多么壮健。定居,即安居。捷,有三说,一为胜;二为抄小路;三为“接”的通借,即“接战”、“交战”之意。这就是说,怎么敢安然驻札?一个月要与敌人多次接战、交火。此处的三,泛指多数。
第五章:盛赞军威,警惕顽敌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骙骙,(kuí揆)雄强威武的样子。君子、小人,指将官与士兵。依,即乘坐。腓,掩护。《郑笺》:“腓当作芘(庇),此言戎车者,将率之所依乘,戍役之所芘倚。”因为,周代战争中,将官在兵车上,步卒藉兵车以遮蔽矢石。这四句是说,驾车的那四匹雄马,它们多么威武! 将帅们所乘的车,正可作我们士兵的掩护。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岂不日戒? 猃狁孔棘!
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象弭,指象牙装饰两端的弭(弓两端受弦之处)的一种弓。鱼服,装箭的袋子。服,借作“箙”。外边蒙上一层鱼皮,故名“鱼箙”。这两句是说,四匹公马排列得多整齐,战士们挂着象牙弭的强弓和鱼皮箭袋。这是形容军威颇盛,武器精良。“岂不日戒”的戒,是戒备、警惕之意。日戒,即每天都在警备,孔棘,就是很紧急,棘,通“急”。这是说,那猃狁很猖狂,军情很紧急啊! 也有说,棘,用本义,即荆棘,比喻敌人似刺很扎手,难于对付。因此,要特别加紧戒备,看来,也通。
第六章:解除国难后的感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战士捍卫国家不受践踏得胜之后,统治者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在返乡途中回忆起当时出征的季节,正是春天。所以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指当时出征之时。依依,形容杨柳随风飘拂的样子。不用古注中把“依”,借为“殷”,释为“茂盛貌”。思,语助,相当于“兮”,即今之“啊”。这是说,如今我回来了,雨雷霏霏,正是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这里的“雨”,落下,名作动用。这章的最后四句:
行道迟迟,戟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迟迟,即缓缓。说自己慢吞吞地往回家的路上走。载,又,就是又渴又饥。一个打胜了敌人,保卫了国家的战士,在返乡时却“又渴又饥”,实在令人伤心。因此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人知道我心中是多么悲哀啊! 莫,这个否定词在先秦的否定句中,其词性一般都可看作无定代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同它相当的代词。因此,这里的“莫知”,可以说成“没有谁(人)知”,但不可说成“不知”、“勿知”。因为莫字含有“勿”的意思,是在汉代以后之事。此后,其词性也从无定代词变成了否定副词,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的意思。
* * * *
这首描写古代戍边生涯的诗歌,反映了周代征人征战生活的苦况以及久戍思乡心境;同时,也表现了外敌人侵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诗人忧时伤事情怀。因此,它又是一首富有爱国思想的诗篇。
《采薇》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
首先,复迭手法的妙用。这是《诗经》在表达艺术上常用的,也是最突出的特征。而《采薇》在这一点上,则运用得更集中、更系统,在字、词、句、章上使复迭系列化。
迭字——如状物的,有:业业、骙骙、翼翼、依依、霏霏和迟迟等。
迭词——头三章都用了单句迭用的迭词:“采薇采薇”,“曰归曰归”等。
迭句——这里用了两种方式:一是联章式的迭句。如前三章的头四句即是;二是隔句迭用式的迭句。如首章后四句: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第二,更值得重视的,是熔多种修辞手法于一炉,铸造了千古名句。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短短四句十六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表现了复杂的感情。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主要有赖于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它用了对仗。诗句用“夹字对”(即句中夹“我”),不仅诗歌形式整饬美观,而且在内容上相互映衬、补充。
它用了迭字。用“依依”来写柳条柔长、随风飘扬;又用“霏霏”形容漫天飞雪的纷舞,十分具象化。
它用了对比。以生机勃勃的春天同萧瑟苍凉冬天对比,反映征人出征时的昂扬战斗精神和经历征战生还而无人关怀的哀怨心情。这种“对比”,在美学上是一种“反衬法”的体现。这正是此名句的妙处所在。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昔我往矣……。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是说,往伐,悲也;归来,愉也。咏柳之依依,叹雪之霏霏,以情景之不谐,表现戍卒之哀怨。
它又用了借代。这就是借“杨柳依依”代春天,以“雨雪霏霏”代冬天。它们是以能够表现时令特征的事物来替代有关的季节。这样,可以增添诗语的含蓄性和表情的具象性,从而加强艺术感染力。
总之,《采薇》所表达的感情是比较多层面的:对祖国的情感诚挚、热烈的;对戍卒的处境之情,又是凄楚、哀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