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诗词·隋唐诗歌·骆宾王·在狱咏蝉》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隋唐五代宋清诗词·隋唐诗歌·骆宾王·在狱咏蝉》鉴赏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虽然擅长七言歌行,但五言律也有为人传诵的佳构,如《在狱咏蝉》就是代表作。

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有云:“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原指楚国的帽子,此为“囚犯”的代称。典出《左传》载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成公九年)后即以“南冠”称囚犯。客思,客中思乡。侵,扰也。一作“深”。

“那堪”两句,是说哪能经得住秋蝉向我这白头人不断地哀鸣呢! 玄鬓,指乌玄的蝉。古代妇女把鬓发梳成蝉翼形状,称为“蝉鬓”。白头吟,有两种解说,一说“白头”,系指诗人自己;“吟”,即蝉鸣。一说,古乐府曲名。相传汉司马相如对爱情不贞,卓文君即作《白头吟》来抒发自己哀怨之情。其诗曰:“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

“露重”两句,是说浓重的秋露,使蝉虽有两翅也不能飞进;箫箫秋风不停地刮,蝉鸣声即为风声所掩。这里,诗人以寒蝉的处境自喻囚犯无人辨冤之困境。

高洁,即指蝉的清高纯洁。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树,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至高至洁。其实,这也是以蝉自喻,希望有人为之鸣冤,相信他的高洁。

* * * *

此诗是骆宾王于唐高宗凤仪三年(678)任侍御史时所写。因他上疏议事,不料触犯了武后,被诬为“贪赃枉法”而下狱。在狱中闻蝉鸣有感而作。诗前原有序,因文长不录。这是一篇以蝉起兴,借物表志的诗篇,抒发了自己被诬下狱又无人为他辨白的无比忧愤。在骆宾王另外一些作品中,如《幽絷书情通简自己》诗和《萤火赋》中,也有自鸣冤痛,渴望昭雪的表白和希冀。

这也是一首咏物诗的名作。它虽以“蝉”为吟咏对象,但诗中藏有遥深的寄托。在诗境营构上,全篇以蝉起兴,又以蝉作结;同时,又在处处咏蝉中,不失时机地处处说自己。它很好地达到了:物我相融,乳水难分的绝妙境界。在诗情酿造上,诗人用比兴法,让自己的凄怨感情,委婉地而又确切地表达了出来。最妙的一着,即引“白头吟”之典入诗,它既写照了诗人当时(他不到四十岁)因折磨已成“少老头”的实况,又借典喻刺执政者不解诗人忠爱之心,抒发了自己被诬入狱的含冤之情。

这首诗在诗艺运用上,也很高超。初唐诗体定型化过程还正在行进中,但他的《在狱咏蝉》,却已是一首高水平的五言律诗了。此诗不仅感情充盈,取譬用典自然贴切,而在诗律上也比较讲究。它在声韵上,采取平起仄收式,全诗八句基本上都用律句、律联组成;并依平声韵部实行了隔行协押脚韵;它还做到了“律诗中间两联务必对仗”的要求。在属对中,除了在颈联用上一般常用的“工对”之外,又在颔联开发运用了以“那堪”与“来对”的下句接上句申述的“流水对”手法,使诗歌的对仗多样化,增扩了律诗属对的类别,丰富了诗意与诗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