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这首言简意远的咏物小诗,不只咏叹了蝉声的婉转悦耳,而且吟颂了秋蝉高洁的品格,借物咏怀,寄意高远,在古人的咏蝉诗篇中,别具特色。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rui)”本为古人冠缨末梢下垂的部分,又状蝉头部伸出的触须,《礼记·檀弓》:“蚕则绩而蟹有匡,花则冠而蝉有緌。’此指蝉之触须,如同拂扬下垂的冠缨。古人以为蝉“含气饮露”,居高饮洁,生性高洁,诗中故有“含清露”之说。唐代戴叔伦《画蝉》诗中也有“饮露身何洁”句。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出秋蝉鸣声的远扬。“流响”,指蝉的鸣叫声,着一“流”字,便写尽蝉鸣的流利婉转,悦耳动听。梧桐本为高树,因秋深叶落,枝干更见挺拔峭立,“疏桐”二字且与后面的“秋风”相应,在蝉鸣与梧桐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出”字,将两者联系起来。这个出字妙在两点:一是点出秋蝉所依的是高桐,居高所在;二是生动地表现了蝉鸣声的响亮远扬。更为下面两句诗作好了铺垫,带动了全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诗人在对蝉鸣声生动描写之后,引发的议论。借助于飒飒的秋风,蝉鸣之声才能得以远扬,一般人们都这样认为,古人诗中写蝉,大多也如此描写,南朝诗人张正见在《赋得秋蝉喝柳应衡阳王教诗》中即有“风高知响急”句。而虞世南却翻出新意,别有见解,他强调蝉声远扬,是蝉自身居高所致,而非借助于秋风,表现了蝉孤傲清高的品格。这同时也给人们这样一个启迪和感受:一个人只要立身高洁,自然会声名远扬,而无须凭借外在的力量。

诗人处处以赞颂的态度表现蝉的品格,意在以蝉自况。沈德潜在《唐诗别载》言此诗:“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确是很有道理的。诗人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曾屡次被唐太宗赞赏为“五绝”。由此看来,这首寓意含蓄蕴藉的小诗,也可看作是诗人对自己高洁品行的自我鉴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