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诗词·隋唐诗歌·杜甫》鉴赏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他出身于“奉儒守官”家庭,十三世祖杜预西晋著名儒将,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奉天县令。杜甫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具有“读书破万卷”和学习诗艺的有利条件。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但他曾应进士举,不第。
他的一生,约经历了四个时期:①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杜甫十四、五岁在文坛初露头角,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和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浪漫生活。此时与李白于洛阳相遇,结成至交。②客居长安时期(约十年,即36—44岁)。此时杜甫应试不第,又值家父去世,顿陷贫病交困窘地。期间曾得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生活艰难。但若干光辉诗篇却出在这个时期。③安史变乱时期(即44 -48岁)。此时杜甫曾为叛军所俘,后冒险出逃投奔肃宗,任左拾遗,因直谏而改任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入蜀。此时杜甫创作进入丰收季节。④晚年流浪时期(48-59岁)。诗人晚年飘泊西南,生活饥寒交迫。曾依托友人剑南节度使严武,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携家出蜀,病死在江湘途中。后世称为“杜工部”。
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时期。他在世五十九年,既阅历了“开元盛世”,又经受了“安史之乱”,亲身目睹其动乱由兴而灭的全部过程(历八年)。他的一生,长期生活在人民之中,了解社会底层状况,使他有可能描绘出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景,创作出深刻而逼真的诗歌,并最后登上现实主义高峰。杜甫现存诗歌1445首,其内容思想性特强,具体表现:①广泛而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当政者的专横暴虐、骄奢淫逸。其中许多是政治诗,是诗人对时政议论的实录。②尽情抒发了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高尚感情,始终站在人民一边。他是我国诗坛上第一个真正把人民疾苦放在诗歌重要地位来反映的伟大诗人,对人民感情最深沉、最真挚。③杜诗最忠实地再现了历史。特别是对“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诗人以诗语作了逼真的反映。杜诗简直是一面时代的镜子,世称杜诗是“诗史”,其人为“诗圣”。
杜诗的艺术成就同思想成就一样卓绝,主要贡献有:①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真意寓于不言之中”,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叙述。杜诗已达到我国古典叙事诗的最高水平。②以沉吟悲慨为主,又博取众家风采,形成了自己的沉郁顿挫的独特诗风。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大师风范,艺术境界雄浑壮阔。③兼备各体,尤工律诗。杜集中各种诗歌体裁都可见到,生活中任何事情都用诗来表达,特别是他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我国律诗,到了杜甫手中已臻完全成熟,贡献特大。④善于锤炼语言,铸造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这样说,也这样做。因此,他的诗歌用字准确,又有力,常常点化成语、古话和俚语,辟出新意。中唐诗人元稹对此给予极高评价:“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确,杜甫不愧为我国古代的语言大师,其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杜甫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后人注本极多,比较通行的有清人钱谦益《钱注杜诗》、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和杨伦的《杜诗镜铨》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