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罗椅·柳梢青》罗 椅
罗 椅
萼绿华身①,小桃花扇②,安石榴裙③。子野闻歌④,周郎顾曲⑤,曾恼夫君⑥。悠悠羁旅愁人⑦。似飘零、青天断云⑧。何处销魂,初三夜月⑨,第四桥春⑩。
注释 ①萼绿华:绿色萼片的梅花。一说为传说中仙女名,即九嶷山中得道女子罗郁。②小桃花:桃花的一种,正月即开花,状如垂丝海棠。③安石榴:石榴的一种,相传汉张骞出使西域时,自安息国带回。④子野闻歌:晋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通音律,善吹笛。《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安)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⑤周郎顾曲:三国吴周瑜,精于音律,酒后亦能听出琴曲之误,而知则必顾,故时人谚云:“曲有误,周郎顾。”⑥恼:撩拨,挑逗。苏轼《蝶恋花》:“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夫君:对男子的尊称。⑦悠悠:飘忽不定貌。⑧断云:行云,片云。⑨初三夜月:唐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⑩第四桥:即甘泉桥。因其泉品居第四而名,在江苏苏州城外。
鉴赏 此为怀人之词,亦是自伤之词。上片连用三种花朵,比喻追忆中女子的美好:绿色萼片的梅花,正月开花的桃花,通红艳丽的石榴花。博喻的手法在诗词中偶有出现,但如此工整流畅却少有。此词巧妙之处在于起笔连用三个比喻,将女子的容颜隐藏在花朵之后,既含蓄朦胧,又由于同一类喻体的强化作用,产生了一种别致的效果。
牡丹仕女图 【明】唐寅 上海博物馆藏
接下来采用两个典故:“子野闻歌,周郎顾曲。”如果说在三种花朵的花瓣后隐藏着词中的女主人公,那么随着晋代名士桓伊和三国才子周瑜的出现,词作中隐约出现了一位男主人公。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下一句做准备:“曾恼夫君。”
这是一场相逢。相逢的双方是如花的女子与知乐的男子。这一个“恼”字,包含着多少娇嗔与甜蜜。平常人们喜欢说春色恼人,其实是春色撩拨着人的心思,而此处的“曾恼夫君”,则为女子弹琴清唱,声声惹动男子之心。
然而从前的幸福似乎戛然而止,当换头写道“悠悠羁旅愁人”,便与上阕之温馨甜美形成强烈对比。“悠悠”,写出时间的长久,“羁旅”,点明是漂泊的旅人,“愁人”,分明是无奈的分离与满怀的悲愁。进一步抒写今日,是“似飘零、青天断云”。以飘零之断云喻今日之漂泊无依。那位花容月貌的女子呢? 那曾经笙歌燕舞的时光呢?都分离了,都不再有了。如今只有孑然一身,流落在异乡。于是回忆的片段纷至沓来,在回忆的迷楼中他的目光终于定格在一处,那是“初三夜月,第四桥春”。回到第四桥边度过的春天,才能销魂,才能重展欢颜。因为那里才是词人与佳人曾经共看过的夜月,那桥边才是他们曾经日日欢颜、歌舞相对的岁月。
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旅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小词。历来认为,该词为怀人之词,然而也许他追忆的不仅仅是如花美貌的女子,而是由这位女子所代表的,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黄阿莎)
集评 清·李佳:“词家有作,往往未能竟体无疵。每首中,要亦不乏警句,摘而出之,遂觉片羽可珍。如……罗涧谷云:‘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桥春。’”(《左庵词话》卷下)
链接 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榜进士题名录——《宝祐四年登科录》。此书也称《宝祐登科录》,首列策问及考官姓名,次为金榜题名,后有文天祥对策及御赐诗、文天祥谢诗各一首,末附诸进士字贯三代。是榜共录五甲601人,末缺24人。每人之下有字、小名、小字、号、行第、生日、娶亲、治某经及乡里等,三代有官者皆书本贯。此外尚有特奏名及上舍释褐者数百人。此录与《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为宋世仅存之登科录,对宋代科举制度研究,颇有价值。有《四库全书》《粤雅堂丛书》本。
朱子登榜的《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宋代廷试张榜后,皆列叙名氏乡贯等,谓之同年小录。此书乃绍兴十八年(1148)王佐榜进士题名录,也省称《绍兴题名录》,因朱子名在此榜五甲第九十,故又称《朱子同年录》。首载御笔手诏,次载策问及执事官姓名,再载进士榜名,末载诸进士字号乡贯三代。所取凡330人。又特奏名457人,今本仅存1人。后有附录,记董德以下32人之事。状元王佐等3人对策之语,亦载其略。有《四库全书》《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