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词鉴赏·《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①“壮岁”句:化用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春风旌旗拥万夫”。锦襜(chan搀)突骑(ji计):穿锦衣的精锐骑兵。这两句,写作者于绍兴三十二年以五十骑突入金营,擒叛将张安国,率方余人渡江南归宋,献俘行在的事迹。②“燕兵”二句:描写义军乘夜严装,天明袭击金兵。燕兵:指北方义军。娖(chuo绰):整理。胡觮:箭袋。银:指袋上的妆饰。汉:与“燕”对举,共指义军一方;以义军为北方人而言,称燕;以他们反金拥宋的民族信念而言,则称汉。金仆姑: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③“春风”句:化用欧阳修《圣无忧》词:“春风不染髭须”。“万字平戎策”:指作者屡次上呈朝廷的论抗金恢复策略步骤的奏疏策论等,今尚存者有《美芹十论》等。“种树书”: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另《汉书·王吉传》有“东家有大枣树”之语,作者参错而用之,感叹晚年失意闲居。

【译文】 想当初我正在年少青春,旌旗导引,簇拥着万马千军。我带着精锐的锦衣骑士,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英勇的北方义军战士趁黑夜整理好箭袋,天一亮就万箭齐发射向金营。

回忆起这段难忘的往事,不禁感叹我现在的可悲处境。就是那能使万物复苏的春风,也无法再把我的白胡子染青。几万字的破敌之策无人理睬,只落得向东邻学习种树为生!

【集评】 金·刘祁:“党承旨怀英,辛尚书弃疾,俱山东人,少属同舍。金国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千骑南渡,显于宋。……后辛退闲,有词《鹧鸪天》云:‘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略)’。盖纪其少时事也。”(《归潜志》卷八)

明·卓人月、徐士俊:“用珠玉金银最忌浓俗,若尧章‘剪烛屡呼金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与此(按指“燕兵”二句)并雅。”(《古今词统》卷七)

清·陈廷焯:“稼轩《鹧鸪天》云:‘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衰而壮,得毋有‘烈士暮年’之慨耶?”(《白雨斋词话》卷一)又:“放翁《蝶恋花》云:‘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情见乎词,更无一毫含蓄处。稼轩《鹧鸪天》云:‘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亦即放翁之意,而气格迥乎不同,彼浅而直,此郁而厚也。”)《白雨斋词话》卷八)

【总案】 词的小序称“戏作”,实际上感慨很深。它追忆了少壮时期那一段短暂而辉煌的抗金杀敌的武装斗争生活,对被排斥、受迫害,无法实现统一祖国的理想这一难堪的现状进行了愤怒的抗议,可当作一部简括而形象化的稼轩自传来品读。上片回忆的,是作者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那段经历,青年英雄叱咤世纪风云的英姿跃然纸上,尤其是战争场面的忆写,紧张而热烈,惊险而壮观。这么写是为了对比中老年投闲置散的孤寂处境。下片着力反映的,就是南归后几十年的不幸遭遇和抑郁心境。末尾二句不直发牢骚,而是出以反语和自嘲,愈显得沉郁深厚,无穷的悲慨都含蓄于其中了。通篇调短情长,言简意深,充分代表了稼轩善用小令写大题材、发大感慨的艺术创造气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