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夜飞鹊别情》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词鉴赏·《夜飞鹊 别情》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注释】 ①夜何其:语出《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其:语助词 ②“铜盘”句:用北周·庾信《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铜盘:铜制的烛盘。霏霏:雨露很盛的样子。③探:探听。津鼓:渡口报时的更鼓。唐·李端《古别离》诗:“月落闻津鼓”。树杪:树梢。参旗:星名,在参星西面。《史记·天官书》唐·张守节《正义:“参旗九星在参西,天旗也。” ④花骢:骏马名。⑤迢递:遥远。⑥重红:层层的落花。遗钿:妇女遗落的头上饰物。⑦兔葵:草名,生于沼泽和田野,花白似梅,其茎紫黑。燕麦:谷类植物,俗称野麦。⑧班草:铺草而坐。欷歔:抽抽搭搭地哭不成声。酹(lei类):以酒浇地。

【译文】 我在河桥上送别好友的时候,半夜的天气充满了凉意。残月带着淡淡的余辉向遥远的西天下坠,铜盘里的蜡烛也已燃得火焰将熄。这时满天是清冷的露水,行人顿觉沾湿了征衣。饯别的筵席相随着也散了,侧耳探听,渡口报晓的鼓声已经响起;抬头看天,参旗九星也在树梢低垂。花骢马好像懂得我们依依不舍的心情,纵使我一再加鞭,它还是走得慢腾腾地。漫长的道路在清旷的原野上弯曲延伸,行人越走越远,他们的说话声逐渐变得低又低。我孤单单掉转身来,无可奈何地带着愁绪把家回。谁料到,原来设宴饯别的场所,一层层的落花铺满地。她遗落的头饰已无法寻觅,就连那条斜穿的小路也不能再寻旧踪迹。只有兔葵、燕麦在斜阳里随风摇曳,它们的影子竟与人一般齐。我在她坐过的草堆旁徘徊犹豫,不由自主地伤心抽泣。我把残酒浇在地上,极目远望着西边的天际……

【集评】 明·沈际飞:“今之人,务为欲别不别之状,以博人欢,避人议,而真情什无二三矣。能使华骝会意,非真情所潜格乎?”(《草堂诗余正集》)

清·周济:“‘班草’是散会处,‘酹酒’是送人处,二处皆前地也。双起故须双结。”(《宋四家词选》)

清·黄苏:“一首送别词耳。自将行至远送,又自去后写怀望之情,层次井井而意致绵密,词采浓深,时出雄厚之句,耐人咀嚼。”(《蓼园词选》)

清·陈廷焯:“美成《夜飞鹊》云:‘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哀怨而浑雅。白石《扬州慢》一阕,从此脱胎。超处或过之,而厚意微逊。”(《白雨斋词话》卷一)

近代·梁启超:“‘兔葵燕麦’二语,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艺蘅馆词选》乙卷引)

近代·陈洵:“‘河桥’逆入,‘前地’平出。换头三句,钩勒浑厚,转出下句,始觉沉深。”(《海绡说词》)

近代·俞陛云:“‘津鼓’二句写别时风景清峭,‘华骢’二句善状离情。下阕言别后独归,‘重红’五句在景中写情,方见深厚,为后人度尽金针。”(《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清真写别情之所以能动摇人心,除了章法多变化,细节描写生动真实、人物心理表现维妙维肖之外,善于使用移情法和熔情入景法,也是成功的两个因素。此词上片即有移情法的巧妙运用。所谓“花骢会意”云云,就是一种赋予动物以人的离别之情的生动笔墨。下片之“兔葵燕麦”二语,熔情入景,一种孤独彷徨的人物心态隐然出现于字里行间,情因景而深,境界幽远,令人回味。梁启超将它与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并誉为“送别词中双绝”,就是因为这两个例子都代表了一种借景寓情的绝妙境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