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诗歌·刘克庄·北来人(二首选一)》鉴赏
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这首诗大约作于宁宗开禧二年(1206)至理宗端平二年(1234)之间。是诗人听了北方南来难民的诉说北方沦陷区百姓的苦难后,感慨不已,故作此诗。
北来人,即指北方逃难南来的难民。
《北来人》原有二首,均为五律。第一首描述北宋都城汴梁被占后的状况;第二首介绍自己南逃的遭遇与感触。全诗都是“北来人”说的话。这里选读第一首。
* * * *
以下分联解说——
首联:旧都残破添白发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东都,即汴梁、汴京。北宋以汴梁为东京。试说,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是指“北来人”的心理状态。他有“想说,又不忍说”的一种抑郁心境。但对于使人徒增白发,令人伤痛的东都旧事,又怎能不说呢! 这是这首叙事诗的开端,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开端。以下就是“北来人”对听者、诗人的悲凉的诉说。
颔联:残陵园,泣铜驼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这是说,北宋皇家陵园和宫殿都已遭到毁坏。寝园,即陵园。北宋诸帝陵墓,均在今河南巩县。石马,是古时帝陵墓道上的陈列物,现已残破不堪了。铜驼,是宫殿门前的景物。现已百草丛生,荒芜一片。“泣铜驼”,诗人在此征引了西晋典实。西晋洛阳宫殿前陈列着铜制的骆驼。索靖预见天下将乱,指着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果然,不久西晋亡于异族。诗人正是选拣这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来概括昔日繁华,今日萧条的旧都景象。此联属对工稳,以出句的“残”带出对句的“泣”,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寄慨遥深,想味无穷。
颈联:金人命促,边报失实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此联是说,金人的野蛮占领,预料不会久长,但对敌情又难以掌握确实消息,往往失实。占,占卜,预料。边情,边界上的动态与消息。据《续资治通鉴》记载,这类不实的讹传,在南宋当时甚多。比如:淳熙十一年(1184),金完颜雍至上京会宁巡视,边境竟传言:或说金人的内讧,已逃回了老家;或说边部有忧;又说河南北签兵南下,等等不一而足。这使得南宋朝野自相恫吓,惶惶不安。诗人如今听了“北来人”的诉说北地之实况,当然会引发许多感慨。
尾联:遗民不忘故宋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在当时,汴梁陷落已经多年,但北方民众却依旧对宋朝念念不忘。京都的妇女,虽然景况凄楚,但装束打扮,仍然是当年模样。旧京女,即指北宋京都的妇女。妆髻,即妆束与发式。此泛指装束打扮。宣和,北宋徽宗的年号(1119——1125)。
* * * *
这首诗的写作,离“靖康之耻”约有八九十年之久,当事人早已不复存世。但是,人们的恢复故土的信念,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留传,并采取各自选择的方式进行不断斗争。诗中的“北来人”举家南迁,是一种方式;另外,那“旧京女”,一直保持着“宣和妆”,也是一种斗争方式。他们都表现了一种不屈斗争精神和爱国信念。
这在使事立意上,是本诗值得重视的一点。另外,在赋写方法上,也有引人注意之处。这就是,诗歌不假手作者转述,而由诗中主人公(即“北来人”)自我叙述。这一方式的妙处,是使读者感到诗中所说的都是诉说者的亲见、亲闻和亲历的活生生的事实,可以增强可信度,更易引起共鸣。在具体写法上,全篇以叙事为主,间或夹以某些抒情(如开首的一联),仍然不失为一首简短的、生动的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