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齐贤·巫山一段云》原文赏析
潇湘八景(十六首其八)
渔村落照
远岫留残照,微波映断霞。竹篱茅舍是渔家,一径傍林斜。绿岸双双鹭,青山点点鸦。时闻笑语隔芦花,白酒换鱼虾。
李齐贤在湖南时写下了一组词——《潇湘八景》,一景二篇,共十六首,这是第八首。作者用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渔村落照图,散发出浓烈的渔村生活气息。
上片写渔村周围的自然环境。作者先将镜头推向远景:“远岫留残照,微波映断霞。”落日的余辉还残留在远处的峰峦上,一片金黄;微波跃动的湖水映照着断断续续的晚霞,红光闪烁。远眺之间,给人的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远山与湖水遥相呼应,残照和断霞交相辉映,好一片湖光山色。这里虽然写了残照、断霞,但丝毫没有萧瑟的气象,恰恰相反,而是充满着生机活力,给人一种和煦如春的暖意。接着,作者又把镜头拉回到身边:竹片篱笆,茅屋草舍,一条小径沿着竹林边蜿蜒而去,这便是渔民的住处,显得那样朴素、亲切。作者笔下的暮色景物,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依山傍水,淳朴幽静,这不正是作者心目中恬淡适意的理想之地吗?
下片写暮色中的人物活动。换头二句没有直接写人物,而是先渲染人物活动的场景:“绿岸双双鹭,青山点点鸦。”成双成对的白鹭在绿草如茵的湖边戏耍,归巢的暮鸦在苍翠的山林中翩翩飞舞。作者用他那枝神奇的彩笔,把淡淡的暮色中的景物描绘得如此生气勃勃,犹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在白色的画布上轻轻点染几笔,整个画面顿时便生动活灵起来。接着是人物的出场。“时闻笑语隔芦花”,这是一句倒装句。隔着芦花,时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这使我们想起王维的名句“深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但王维写的是山林的幽深,而这里说的却是渔民们打鱼归来时的欢乐情景。乍一看,是平平淡淡的一句,细细咀嚼,却感到声情摇曳,韵味无穷。妙就妙在“隔芦花”三字。试想,如果作者从正面写一群渔民挑着捕获的鱼虾,说笑着走过来,就会使人觉得一览无余,淡而无味。但是隔着芦花,看不见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只是听见一阵阵笑语,这不免会在读者心上打下几个问号:什么人在说笑?为什么说笑?……从而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于是欢乐的场面便不断地涌现在读者面前,甚至人物的音容笑貌也历历可见,把“笑语”的意蕴充分地具体化了。那场面,那气氛,那神态,尽在其中,省去了作者多少笔墨。这就象《红楼梦》第三回写王熙凤头一次出场一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白酒换鱼虾”,是一句极为口语化的句子,但却意蕴深厚。这里写的不仅仅是作者用白酒与渔民交换鱼虾的普通交易活动,而是表现了自己受到渔民欢乐情绪的感染,想与他们分享生活喜悦的美好愿望,写出了自己对淳朴的渔村生活的热爱。如果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没有与渔民休戚相关的深厚感情,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我们读着这篇作品,就会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这首词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是善于着色,以色感人。作者用艳丽的色彩,描绘了如画的渔村风光。这里有金色的余辉、火红的晚霞、翠绿的竹林,以及绿岸、青山、白鹭、乌鸦,还有雪白的芦花。这些色彩鲜艳的景物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五光十色的画面,富于诱人的魅力,有力地烘托出作者热爱渔村生活的感情。其二是工于语言的锤炼。作品中既有精雕细琢的工对,又有韵味醇厚的口语,雅俗兼擅,使作品显得典雅而又亲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