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霖·减字木兰花》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陈作霖·减字木兰花》原文赏析

诸葛菜

将星落后,留得大名垂宇宙。老圃春深,传出英雄尽瘁心。浓青浅翠,驻马坡前无隙地。此味能知,臣本江南一布衣。

词题“诸葛菜”,即蔓菁,一名芜菁。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载:“公(刘禹锡)曰:‘诸葛所止,令兵士独种蔓菁者何?’绚曰:‘莫不是取其才出甲者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随以滋长,三也;弃去不惜,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斸食,六也。比诸蔬属,其利不亦博乎?’曰:‘信矣。’三属之人,今呼蔓菁为诸葛菜。江陵亦然。”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全词只八句,但在这短短的八句中,作者由写诸葛菜到赞叹诸葛亮,再由赞叹诸葛亮转而抒写自己的胸怀,语浅而意深。

第一、二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亮出师伐魏,秋八月病卒于五丈原。《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将星落”谓此。诸葛亮数次北伐中原,欲兴复汉室,但壮志未酬,赍恨而殁。可他兴汉的素志,治蜀的业绩,他的鞠躬尽瘁的精神,长留人间,永远照耀史册,成为百代楷模。“留得”句,巧妙地嵌用了杜甫《咏怀古迹》诗中“诸葛大名垂宇宙”句,既高度概括了后人对他的勋业的评价,也充分表达了后人对他的高风的敬仰。

第三、四两句由人及物,一方面点题,说明诸葛菜名称的由来;另一方面因小见大,用极普通极平凡的事物来进一步突出诸葛亮的崇高品质。从“诸葛所止,令兵士独种蔓菁”中就可以看出他谋画的深远,虑事的周密。“传出”云云是说,百世而后,只要看到蔓菁,人们就会思念诸葛亮,崇敬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尽瘁”是由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转化而来。这两句进一步说明诸葛亮之所以能名垂宇宙,最根本的是由于他的鞠躬尽瘁的赤胆忠心。

五、六两句承接上片三、四两句稍加铺叙。“浓青浅翠”,在平淡中略为点染,显得欣欣向荣。“驻马坡”是指诸葛亮行军驻马的山坡,泛指军营驻地。“无隙地”说明诸葛菜繁息兴盛,为最后两句作过渡。

第七、八两句为全词主旨所在。作者紧紧抓住一个“味”字,深化主题,点出自己的写作意图。诸葛菜既无争妍斗奇之花,又无丰硕鲜脆之果,更无浓奇甘美之味,可以说是朴实平淡之极,但它恰能随处繁息,济世利人。这就好比诸葛亮的为人。当其未出山之前,“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前出师表》),自由淡泊,隐居高卧;可一旦风云际会,便大展雄才,建不世之功业,传万古之美名,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味能知”,写出作者的抱负。诸葛亮为南阳一布衣,作者为江南一布衣。因此,他的心与昔贤相通。当其不遇之时,他亦如诸葛亮之恬淡自守,但他仍希望能够遭际机会,施展抱负,经世安民。

全词既无镂红刻翠之雕饰,也无慷慨激昂之呼号。质朴无华,平平道来,浅显之极,亦如诸葛菜之平淡无奇。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它浅中的深,淡中的热。全词写物实写人,写古人实写今人,层层深入,最后点出主旨,抒发自己的抱负。在“平淡”的表面下隐藏着自己的积极进取的“热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