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昜·满江红》原文赏析
斗大江山,经几度、兴亡事业。瞥眼处,英雄成败,底须重说!香水锦帆歌舞罢,虎丘鹤市精灵歇。尚翻来、吴越旧春秋,伤心切。伍胥耻,荆城雪; 申胥恨,秦庭咽。羞比肩种蠡,一时人杰。花月烟横西子黛,鱼龙沫歕鸱夷血。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这首词大约写于1645年。当时作者在太湖一带抵抗清军。1644年三月,朱由检(思宗)煤山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亡。五月,马士英等拥立朱由崧(福王)于南京,成立南明弘光政权。南明王朝内部腐化,矛盾尖锐,大局已不可逆转。史可法驻军扬州,团结各方力量抗清。吴易当时为史可法监军。1645年初,清军大举南下,他奉命去江南筹军饷。四月,未及还而扬州陷落,史可法殉国。不久,南京亦陷,南明王朝覆灭。闰六月,他出走太湖,与友人举兵于湖边长白荡。面对这样严重的局势,诗人联想起吴越地区的历史,满腔悲愤,写下了这首《满江红》词。词中凭吊吴越历史与英雄人物,借以抒发自己的悲愤,表达抗清的决心和气概,充满着强烈的民族感情。
“斗大江山,经几度、兴亡事业。”开篇怅惘地喟叹吴越地区经历了不少次王朝兴替。“斗大江山”极言吴越地处东南一隅之小。这里就当时南明王朝偏安一隅,又被强敌攻灭的现实,回顾历史,无限感慨,暗启下文对封建帝王奢侈、荒淫、残暴事例的描叙。“瞥眼处,英雄成败,底须重说!”“瞥眼处”犹言一转眼时间。“瞥眼”语出杜甫诗:“呀坑瞥眼过。”(《解忧》)“底须重说”是愤激语。这些历史,人们记忆犹新,不须重说;再则,当此危急存亡之际,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以上就吴越地区“兴亡事业”与“英雄成败”抒发感慨,是全词的总起。下面分别就这两方面发表议论。“香水锦帆歌舞罢,虎丘鹤市精灵歇。”“香水锦帆”用隋炀帝龙舟幸江都(扬州)事。《大业拾遗记》:“炀帝幸江都,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古运河邗沟段,本吴王阖闾开凿,扬州也是吴地大都市,隋炀帝曾在此过荒淫腐朽的生活。“虎丘鹤市”指吴王阖闾以男女与鹤为其女殉葬事。“虎丘”相传为阖闾葬地,在今苏州,这里代指吴王。“鹤市”,据《吴越春秋》:吴王有女滕玉自杀,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尊珠襦之宝皆以送女。乃舞鹤于市,令万民随而观之。还,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墓门),因发机以掩之。炀帝的荒淫奢侈生活与吴王的残暴行径,宜其亡国。这些都已随时间的流驶而消歇了。弘光小朝廷存在只有年余,朱由崧奢侈荒淫,沉湎酒色,大兴土木,宴赏无节。阉党执政,排斥异己,制造冤狱。君臣不复以国为念。“歌舞罢”、“精灵歇”虽指前代,又何尝不是借以刺当时的现实呢?“尚翻来、吴越旧春秋,伤心切。”作者针对上叙情况而感到痛心。“吴越旧春秋”,指过去的《吴越春秋》。此书为汉赵晔所撰,其中记吴越史事,还收集了当时一些民间传说故事。这一韵承上启下,由对吴越地区王朝兴替的凭吊引出下片对历史英雄事迹的评说。换头写伍子胥和申包胥事。“伍胥耻,荆城雪;申胥恨,秦庭咽”。“荆城”指楚国都城郢(湖北江陵)。伍子胥、申包胥均楚人。子胥因父兄为楚平王杀害而奔吴,后与孙武佐吴王伐楚,五战入郢,时平王已死,鞭平王尸。“伍胥耻,荆城雪”指此。申包胥为楚大夫。子胥奔吴时曾对申说:“我必覆楚。”申回答:“子能覆之,我必兴之。”后吴军入郢,申求救于秦,哭于秦庭七日夜,秦王终出兵救楚。“申胥恨,秦庭咽”指此(两事均见《吴越春秋》)。这两位历史英雄人物,一个奔吴是为报私仇,一个只能以痛哭的消极方式乞求援助,作者对此是不以为然的。所以下面指出:“羞比肩种蠡,一时人杰。”“比肩”这里指声望功绩相当的意思。“种蠡”,文种、范蠡。他们同事于越王勾践。勾践败于吴,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得到他们的辅佐,终于灭了吴国。作者认为,伍子胥、申包胥,作为“一时人杰”来说,愧与文种、范蠡相提并论。这是有感于当时现实,借古讽今的议论。自清军入关以至南京沦陷,有人迎降趋附新朝,有人逃避现实退隐,有人抵抗侵略壮烈牺牲。这些作者是清楚的。词中借臧否吴越历史人物,议论当世,其思想感情倾向是鲜明的。“花月烟横西子黛,鱼龙沫歕鸱夷血”两句总结上面的议论,以景物描写感叹历史事迹。“歕”,同喷;“鸱夷”,革囊。“鸱夷血”,指子胥含冤自杀后被吴王盛以革囊沉诸钱塘江事。这两句是说,西湖的水光山色依然美好,钱塘江的潮水依然壮阔汹涌,它使人们想起了当年随范蠡归隐泛舟五湖的西施和沉江后伍子胥的鸱夷喷出的鲜血。江山依旧,历史上英雄成败的记忆后人无法消泯。这里足成了上片“底须重说”的意思。歇拍回顾现实,抒发感慨,点明主旨。“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处此民族存亡之际,纵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意志,能向何人诉说?只有怒发冲冠罢了。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感情高潮之所在。这首词,结构完整谨严。全词分三部分,开头两韵总起,第二部分跨上下两片,分承“兴亡事业”、“英雄成败”,就史事进行形象的议论,借古讽今。最后两韵为第三部分,总结点明主旨。而上片末韵“尚翻来、吴越旧春秋,伤心切”既起联系上下片议论的过渡作用,又伏结尾的强烈抒情。词的前后联系,首尾呼应,有合有分,完整严密。词中用典虽多,但直接间接都与吴越地区历史有关,借古喻今,灵活多变。词风于豪放中见沉郁,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是一脉相承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