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洵·南乡子》原文赏析
己巳三月, 自郡城归乡, 过区菶吾西园, 话旧
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本篇一九二九年旧历三月自省城(广州)归乡作。
“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问,向。首句说明离乡十载始归的原因——不用守着家乡的田园。次句写与“故旧”重聚之“欢”。“十载”相隔,“归来”而“欢”,足见朋友间深厚、纯洁的感情。这句文字朴素,但感情饱蕴,“故旧”重逢之喜溢于言表。“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朋友西园篱边尚有余花三两,它们开得那样美丽,看着它们,我开心一笑; 我知道是春天有意将它们留给我的。三句仍就“欢”字着笔,但手法不同: 作者将喜悦之情注进景物描写之中,通过景物描写将这种感情传递给读者。春本无意,花亦无心; “春有意”也好,“花向我妍”也好,纯是词人的主观感觉。三句因词人主观感情的注入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上片写归乡与“故旧”重聚之喜。就前二句与后三句而言,先写相聚,后写“篱边”,用的是逆笔; 就后三句而言,先说“三两余花向我妍”,再说“从知春有意”,用的也是逆笔。下片写“话旧” ,抒发作者的感慨。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两句意说:或哀或乐,实在是没有缘由的,只觉得回到故乡就心安,自己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乐”字承上,并带出“但觉”一句; “哀”字下启“谁与”三句:“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分,意料之词,读去声。乡国,家乡。家乡阔别,人事多变,昔日的两个承平少年,如今已是饱经忧患的老人了! 十载睽违,一朝聚首,作者感到“欢” “乐”,也感到“凄然”。“谁与”二字,笔重情深。“曾是”一句,有两层意思: 昔日“少年”今迟暮,就人生而感慨;昔日“承平”今多事,就社会而感慨。三句词笔陡转,由“乐”而“哀”,感慨万千,用的仍是逆笔。
全篇写作者归乡与老朋友重聚的“乐”与“哀”,内容虽属寻常,但感情真挚,感慨深沉,颇能动人。又行文多用逆笔,于平淡中处处见腾踏之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