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玉·沁园春》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赵怀玉·沁园春》原文赏析

木兰画像

能替爷征,犹是红颜,居然丈夫!记鸳机抛却,便驱骏马;铁衣着后,不梦罗襦。河水东流,黑山北亘,想见当时亲执桴。啾啾骑,比秋闺促织,声竟何如? 策勋底用尚书?有鲁仲连风功不居。喜十年远戍,望庐仍在;二亲无恙,出郭相扶。鬓影窗前,眉痕镜里,省识春风向画图。区区愿,把凌烟别构,一例传模。

木兰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并不陌生。即使没有读过《木兰辞》的人,也多半会听说过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因而从心底里钦佩这位女扮男装、功成不受爵的巾帼英雄。赵怀玉这首词,就是歌颂木兰的。当他看到一幅木兰画像,便勾起了脑海中对木兰这一文学形象的记忆,于是乃将《木兰辞》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拈了出采,裁剪成篇,以表明自己对这位传奇女英雄的仰慕之情。

开头“能替爷征,犹是红颜,居然丈夫”几句,总赞一笔,径言斯人不让须眉。从军打仗,历来是男子汉的事情,可木兰却突破了这一禁区。当然,那时她不可能以女子的身份应征,而只能乔装改扮成男子,所以说“犹是红颜,居然丈夫”。“居然”二字,说明木兰不仅外表已使人“不辨雌雄”,而内里也百分之百地具备了“丈夫”的气质。她披着“铁衣”,驱着“骏马”,亲自敲起战鼓,迎击敌军。她已抛开了自己的“鸳机”(织机),连做梦也不再去穿女子的“罗襦”,而道道地地地是一位驰骋疆场的战士了。她全身心地投入保卫家国的战斗,到过滔滔东流的黄河边,到过绵延北亘的黑山头,足迹遍及边朔。“河水”三句,写作者想象之中木兰行军作战的情况,前半是变化《木兰辞》中“朝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句而来,而后半“亲执桴”云云却是在原作基础上对木兰形象的合理补充,使之更加丰满,可谓寓创新于继承之中。上片结句说,“啾啾骑,比秋闺促织,声竟何如?”这是作者对木兰发问:胡马啾啾的鸣声,比起秋日闺中蟋蟀的吟语,你听着到底有什么不同的感触?作者抓住了木兰从少女到战士的身份变化,想象着与此相应的她的心理变化。这一句,使全词平添了几分风趣,实在是点睛之笔。

“策勋底用尚书?有鲁仲连风功不居。”过片两句,写木兰“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晋左思<咏史>诗)的高尚品格。她之所以从军杀敌,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她一方面是“替爷征”,为家庭排除忧难,另一方面也是为爱国之心所驱使。她纯洁的心灵在这里放出了光华。这与战国时代鲁仲连替列国排难解纷,成功不受封赏的侠义行为后先一揆。“喜十年远戍,望庐仍在;二亲无恙,出郭相扶”,这是木兰从军的最大快慰,所以“喜”。她不喜“尚书郎”的官爵,而“喜”家乡和平,亲人无恙。一“喜”字,集中地体现了木兰的优秀品质和纯朴胸怀,重有千斤。

接下去“鬓影窗前,眉痕镜里,省识春风向画图”三句,词笔方正式点到题中的“画像”二字,且交代出这画像截取的是木兰“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的情节片断。“省识”句,自杜甫咏王昭君诗“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化出,用在这里,天衣无缝,十分贴切。最后,词人围绕“画像”进一步公布了自己的感想,他说: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另外构筑一座凌烟阁,将木兰的画像翻摹到那上面去。凌烟阁是唐代悬挂开国功臣画像的地方,作者希望“别构”之,以容纳木兰的小影,不啻是说木兰的功业可与一切男性英雄伟人们的勋绩一道永垂青史。这议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是十分难得的。有鉴于此,我们不妨说,本篇不愧是继《木兰辞》后的又一曲对妇女英雄的高亢赞歌。

有《木兰辞》之杰作在前,再来写咏木兰的词,可谓既易又难。容易之处在于有一些现成的东西可资利用,而不易之处也正在于既有现成的东西,便难以突破古人的藩篱。然而词人却能推陈出新,既因且创,一方面摄取《木兰辞》中的主要情节和精彩片断,加以浓缩和熔铸,使之以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眼前;一方面又夹叙夹议,自出机杼,有别于原作之寓作者主观感情于客观叙述中,而所议论又巧妙地与题面“木兰画像”扣合无垠。这就使得此词既与《木兰辞》形神俱肖,却又不是赝品。合《木兰辞》共读,固然相得益彰,单独来看,也自可诵可讽可百代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