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诗歌·赵师秀·白石岩》鉴赏
赵师秀
谁炷清香礼少君,数声金磬梦中闻。
起来闲把青衣袖,裹得栏干一片云。
这首诗选自《清苑斋诗集》。
这是赵师秀有关雁荡山风景诗中的一首,主要是歌咏乐清中雁白石岩的。“白石岩”,因其形如甑,石色如玉,故又名“玉甑峰。”它位于浙江乐清市西十五公里的白石镇一带,是括苍山脉的西行分支。由于它间于北雁(乐清)与南雁(平阳)之间,故此称“中雁。”此处山青水秀,奇峰异洞,景色迷人,是浙南又一大名胜。它的主峰道士岩(即白石岩),形势险峻,拔地入云,顶巅筑有道观,人们莫不叹为观止。这首七绝,就是吟咏这个胜迹的。
* * * *
记游诗、写景诗是“四灵”诗人最为擅长的一类诗,赵师秀于此,也甚为拿手,所赋之诗,常常是用笔简朴而又手法多变,耐人玩味。现在选读的这首《白石岩》就是如此。
你看,一开始诗歌就把我们引进一座香烟袅袅、金磬声声的高山寺观中:那些青衣芒鞋的小道士,正虔诚地把一炷炷清香扑鼻的佛香供上;而在此修道成仙的道士李少和,此刻正在上天,心安理得地接受弟子们的顶礼膜拜。道士做功课时敲打金磬所发出的声声清亮音响,悠悠然地回荡在宁静的晨谷之中,把人们从梦乡深处唤出,去接受朝阳晨风的洗礼。
这就是七绝的前两句的情景。诗人就是这样地抓住道士清早做“晨课”的常见场景,采用动静相衬的手法,不用“早”字,而“早”意却溢于言外。在后边两句诗中,诗人又变换了手法,用的是一种“侧面烘托法”,即写白石岩绝胜景色,突出其“高”。君不见,在这玉似的石栏杆上,居然有洁白云雾在轻轻飘荡,人临其地,犹入凌霄仙境,竟可以随心所欲地摘一片云翳纳入自己宽长的衣袖,真是其乐无穷! 这里,作者这样描摹白石岩的巍峨高远,不凡气势,比正面描写要显得婉转含蓄,更为耐人寻味。
* * * *
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赵师秀写景诗的雅淡、轻灵的风格,还能窥见“四灵”诗风的自然野逸的一斑。同时,我们如果将其同当时的处境联系起来审视,还可领略诗人当时的心境。赵师秀虽为宋王室之一员,宋太祖八世孙,后又举过进士,总算是一位“贵人”,但非“达官”,没有享受过怎样的富贵荣华生活,而他的一生,大部分岁月却与贫病相捱。“四灵”中,他是一位最关心国事的诗人。心里的确热切希望收复北方,统一中国。但事与愿违,只好“北望空叹息,归欤寻故国。”希望的破灭,给诗人以莫大的精神打击。因此,他就寄情山水,寻找慰籍。于是,他热衷于同僧道们交往,常写“寺观诗”,流露自己赞赏隐逸和悠闲自得情绪。这正是他的那种切望“入仕”,而又不得不欣羡“出世”的矛盾心态的反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