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醉翁操》原文赏析
题云林《湖月沁琴图》
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悄无言。攘袖促鸣弦。照垂杨、素蟾影偏。羡君志在,流水高山。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新声和且圆。轻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月明风静秋夜寒。
“野鸟溪云共往还,《醉翁》一操落人间”(何绍基《王少鹤白兰岩招集慈仁寺拜欧阳文忠公生日》诗)。琅玡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当年“醉翁”欧阳修任官滁州时,曾经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十余年后,沈遵往游,以琴写其声,即名之为《醉翁操》,然有声无辞;后三十余年,东坡居士应崔闲之请,始依琴曲而首创歌词(见苏轼《醉翁操序》)。此谱行世后,相沿填写者甚少,两宋词家所作惟五首(苏、辛各有一首)。它的格式比较特别,上下两片共九十一字,由二十句构成,其中倒有十八句用韵(平声韵),可谓音繁节促,听来仿佛鸣泉泻玉。清代女词人顾春即倚此调题咏元代画师倪瓒(云林)的《湖月沁琴图》。
“悠然。长天。澄渊。渺湖烟。无边。”五个短句,出现五次平韵;除“渺”字外,其余十字一概也都是平声。词章固然是步东坡《醉翁操》原韵,据乐律要求而谱写,但那清泠断续的曼妙音节,照样诱发着欣赏者的联翩浮想:“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玎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西厢记·听琴》)女词人出手不凡,一开头,秋水长天、空烟四远的境界已经拓开,收得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把人们带进那湖月沁琴画面的背景之中。下面两句用了骚体句,变换句式,延长节拍,以“兮”字加强咏叹,“清辉灿灿兮婵娟。有美人兮飞仙。”出现了人月双清的乐曲主题。婵娟,形容溶溶月色、灿灿清辉的美好;飞仙,咏写清扬佳丽,悠远琴心之超逸。再接以短句“悄无言”衬托万籁无声的环境、独立沉思的心态。然后,叙写这位画中人卷袖调琴,鸣弦奏曲。下面调转笔锋再次写月,但已换了拟人的角度:“照垂杨、素蟾影偏”(传说嫦娥奔月化为蟾蜍,诗文中每以素蟾指代月亮)。此刻惟有一轮皓月,斜照垂杨,伴着女主人公理结丝桐。夜寂无边,人悄无言。湖畔琴心,可不正是“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的境界!
换头,继续观赏这幅名画。题画者的性灵与画中人的心志,灵犀一点,正在交通往复。“羡君志在,流水高山”,先用肯定的陈述句,点出钟期.伯牙式的高山会意、流水知音的默契潜通;“问君此际,心共山闲水闲?”再以不定的叹问句,进行心心相印的对话:试问画中人,当此长烟一空、静影沉璧之际,您的心悠然何处?弦声里情满于山,飞上了高山之颠?琴曲中意溢于海,飘向了大海之涯?这一句摇曳声情的发问,隐微示现自己对那寄情于声、骋想于画的真正艺术的无限向往。那是何等自由自在、超逸流俗的人生理想境地,那又是何等富有诗情哲理的感情宣泄方式。咫尺画图,作者的思绪如游丝百尺,随着窈眇琴心延伸开去,乐章的节拍渐趋舒缓,恰似“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江亭》),呈现为“云自行而天宽,月自明而露漙”的散文式笔调(漙,露多貌)。词章就在这清疏平远之境进一步拓宽的同时,渐渐收拢,向曲终过渡。三个并列的五言句:“新声和且圆。轻徽徐徐弹。法曲散人间”,喻示弹奏者动作的从容不迫,目送手挥。一曲清和圆美的湖月沁琴乐章,飘出了画面,散向人间。法曲,兴于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即为其中的一种。此喻清雅美妙的琴曲,暗用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的笔意。结句,通连到词的开头所显示的画面背景,让人再度回味一下月明风静的清秋之夜所获的审美感受;照应着上阕画中人的“悄无言”,现在是轮到了“听琴者”、题画者、读词者欲赞忘言、出神凝想。“月明风静秋夜寒”。湖心月白,天宇风清,琴韵沁透了心田,冷香飞上了诗句!
满族女词人赋这首《醉翁操》,与东坡、稼轩的超旷、雄肆的轩昂大句,当然不属同调,但亦生面别开、新场另立,厌弹纤缛柔媚的稠叠幺弦,自有萧然林下的大家风范。全词在平和的音节、变化的乐句中,隐寓着淡淡哀愁,深深寂寞,含蓄地表达出女词人渴望知音、寻觅寄托,表达出她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执著追求。词中再创造的那个画里“飞仙”,融入了顾太清自己的艺术影象。作者不仅以填词名,且又深谙乐律、妙解琴心,善于传达“韵泠泠水流云瀑”(《烛影摇红·听梨园太监陈进朝弹琴》)的特殊情味,这就大大增添了词章的乐感和魅力。迢迢良夜,咏罢《醉翁操》,掩卷之后,仿佛犹有余音在耳:
“悠然。长天。澄渊。渺明烟。无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