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十首·烛影摇红》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夫之十首·烛影摇红》原文赏析

瑞霭金台,琼枝光射龙楼雪。群仙笑指九阊开,朱凤翔丹穴。云暗雁风高揭。向海屋重标珠阙。文鹓飞舞,日暖霜轻,小春佳节。

迢递谁知, 碧鸡影里催啼鴂。 骖鸾不得玉京游, 难挽瑶池辙。黄竹歌声悲咽。望翠甍双鸳翼折。金茎露冷,几处啼乌,桥山夜月。

据《金元明清词选》笺,这首词是伤南明最后一个帝王永历之作,其实也是兼伤隆武帝的。我们也沿着这条线来解析这首词。明崇祯帝于1644年在李自成攻陷京师时自缢于煤山身亡,国祚告终。后唐王朱聿键于1645年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是为南明。翌年(1646)清兵攻入福建,唐王被杀。明年(1647)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年号永历,继续抗清。1656年肇庆复为清兵攻破,永历帝由李定国迎去云南,后被迫入缅甸,1662年为吴三桂所杀,南明遂亡。这首词就是王夫之用了一些象征性的事物典实曲折迷离地记述了这一史实。所以它是用词的体裁所写的史诗。

开头四句:“瑞霭金台,琼枝光射龙楼雪,群仙笑指九阊开,朱凤翔丹穴”,是描绘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州登基称帝的情况。“金台”,《水经注》:“昆仑宫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 二”;“龙楼”,见李煜《破阵子》词:“凤阁龙楼连霄汉”,金台、凤阁、龙楼都是指帝王所居的宫室;“九阊”,见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殿”,阊阖为天门,即九重天门;“丹穴”见《山海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鹄,五彩,名凤凰。”这几句是说,当隆武帝在福州登基时,表现出一番祥瑞气象,凤鸟来仪,群仙(臣)称贺。下两句一转“云暗雁风高揭。向海屋重标珠阙”,曾几何时,福州亦不保,为清兵攻陷,隆武帝被杀,时在农历八月,故以“云暗雁风”来形容。第二年桂王在广东肇庆又重建宫阙,登位称帝,是为永历。“海屋添筹”是一个成语。海屋,古传说是存储记载沧桑变化筹码的房屋; 苏轼《东坡志林》:“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这里亦可作广东临海的房屋解。“珠阙”亦指王宫,王融《法乐辞》“翠羽之珠阙”。下三句再写永历帝登基的祥瑞气象:“文鹓飞舞,日暖霜轻,小春佳节。”“文鹓”,鸟名,有文彩似凤,此指小朝廷的文武官员。“小春”,农历十二月称小春。《岁时事要》: 十月天时和暖如春,花木重花故曰小春,桂王即位在十月,所以说是小春佳节。上半阕写了南明二帝登基和隆武被杀的情节,可做三段读。

下半阕则写永历帝被迫南迁云南,最后逃缅甸终被杀以及中间颠沛流离的苦难情况。换头二句:“迢递谁知, 碧鸡影里催啼鴂”,用了 “迢递”二字和“碧鸡”一山名,前者说遥远,不远万里之意,碧鸡山在昆明湖附近,杨慎《云南山川志》:“碧鸡山在城西南三十里”,城指昆明城, 又屈原《离骚》:“恐鹈鴂先鸣兮,百草为之不芳。”就是说行都肇庆被攻陷不得不远去云南,已成穷途之未,有啼鴂之哀。啼鹃即杜鹃,又名子规。再接三句:“骖鸾不得玉京游,难挽瑶池辙。黄竹歌声悲咽。”大意是说,帝王的车驾不得回故都一游,却不得已一迁再迁,最后逃出国外缅甸去避难,这里的“瑶池辙”即用周穆王西征故事。《穆天子传》:“日中太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乃宿于黄竹,”李商隐《瑶池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就是咏的这个故事,以形容路途之遥,民生之艰。这些反映出永历帝由云南逃奔缅甸,明朝的一丝国祚已终,恢复无望。下一句“望翠甍双鸳翼折”,可以看做是隆武、永历二帝双双被害王气告终的小结。《释名·释宫室》:“屋脊曰甍,甍蒙也,在上覆蒙屋也”,即用以承瓦;“双鸳”指鸳鸯瓦,《三国志》:“魏文帝梦两瓦落地为鸳鸯”,通称瓦之成偶者为鸳鸯瓦;白居易诗:“鸳鸯瓦冷霜华重。”这里为什么用“双鸳”而且“翼折”呢?因为这首词就是写二帝蒙难事,所以用双鸳折翼影射之,也是对南明和本词的总结。最后三句:“金茎露冷,几处啼乌,桥山夜月”,则是尾声了。“金茎”是铜柱,用以擎承露盘。《三辅故事》:“汉武帝以铜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 “桥山”相传为黄帝埋葬之处,现在陕西黄陵县。《史记·五帝纪》: “黄帝崩葬于桥山。”这里当然是用以喻二帝归天事。

我们在开头讲到,这首词实际上是一首史诗; 但因为它是词,既不同于史也异于诗。从这首词中可以领会到如何才能写好咏史词的一些有关问题。首先不能用写史的手法直陈其事,用词要含蓄、要沉着、要贴切;记事要客观、要形象,要层次分明;论点要妥当,允许有倾向性,但忌浮夸,一泻无余。我们说这首词写得不错,就包括了这些素质。含而不露,二帝的痕迹在字面上是看不到的,但从叙述和形象中得到深切的表达;作者无疑是有倾向性,这在赞美中、哀悯中都可以体会到,但却没有浮夸躁进之感。这首词的主题实际上是一出悲剧,但读来却像是在听一首有声有色而生动的挽歌,哀而不伤,这就表现了作者在选词造句寓意方面的调燮功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