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札记·说《子夜夏歌》第八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诗歌札记·说《子夜夏歌》第八首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在南乐府民歌“吴声歌曲”中,《子夜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存《子夜歌》四十二首,《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其中“春歌”、“夏歌”各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作家拟作的不算在内),以及《大子夜歌》、《子夜变歌》等。今天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为青年男女们传唱的各种民歌,都是这一批作品的苗裔。

在这一时期的“吴声歌曲”中,谐音隐语是歌辞的一大特色。比如“芙蓉”,就是“夫容”的谐音,指被女性所钟情的男子或丈夫(“容”是仪容的意思);“莲”谐“怜”,“莲子”即“怜子”,译成口语就是“爱你”。现在要讲的这一首显然是女子的口吻,“乘月采芙蓉”者,乘月会情郎也,“夜夜得莲子”者,即每个晚上都有得到同你相爱的机会。读这些民歌,首先要考察它们的时代背景,那是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封建时代,男女爱情并不那么自由;其次,歌辞所以多用谐音隐语,正是为了避免把纯真圣洁的男女的朴素爱情写成了庸俗下流的色情文字。明乎此,始可与言民间文学,始可正确理解传之千载的情歌、恋歌。

在今存的二十首《子夜夏歌》里,没有一首不是紧扣着夏天这一特定的季节的(其他《四时歌》亦然)。所以女主人公一清早就登上高台去乘凉;一到晚上,就在长满田田荷叶的池塘中去眠宿。“兰池”本长安附近名胜,这里我为“兰”、“莲”音近相通,为了避免与下文“莲”字重复,便把“莲池”写成“兰池”。盖不宿於莲池,自然无法“采芙蓉”和“得莲子”了。况兰为香草,“兰池”犹言“芗泽”,乃美人所居。女主人公之所以“朝登凉台”,实因爱郎心切,从一大早即登台远眺,追寻情人踪迹,足见女子的痴情。她所以“夕宿兰池”,说得显露些,即这种幽会实属野合,只能在户外僻静之所,而“兰池”恰好是既凉爽舒适又无人察觉的地方。昔汉成帝嬖幸赵飞燕妹合德,谓其所居之地为“温柔乡”(见《飞燕外传》),故龚自珍诗有“温柔不住住何乡”之句。而“兰”或“莲”本幽香之物,宿于“兰池”,适足给人以“温柔乡”的感觉。但这“温柔乡”乃是百分之百属于人民的,它既非深宅大院,更不是龙楼凤阁,却带有十足的田野风光和天然本色。当年闻一多先生诠释汉代民歌《江南可采莲》一诗,认为“鱼戏莲叶间”乃男女调情之意。此诗谐隐的寓意与《江南》一首并不相同,而我们却可从闻先生的解释得到启发和联想。从而我们可能领略我国民间传统情歌的特色,它所描写的思想情趣是泼辣大胆的,而它所用以表达的艺术手法却是含蓄深挚的,这就构成了辩证的统一。我们在读这些民歌时,只感到青年男女们在活泼纯真地相爱,给人以清新朴素之感。其浪漫色彩是蕴织于温柔敦厚或缠绵悱恻的情绪之中的,却丝毫没有那种拿着肉麻当有趣的庸俗情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