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二十七首|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拟咏怀二十七首

(其十七)

日晚荒城上,苍茫余落晖。

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

这是《拟咏怀》的第十七首。全诗通过写前人出征立功而归,而感慨自己不能象他们那样效忠故国。清代倪璠说: “此章述其南北绝远之情也。”亦可作为全诗的主旨。

首联两句写秋景:日晚荒城之上,惟余落晖残照,一片苍茫空阔。次联两句均用典。 “都护”句见《汉书·傅介子传》: “傅介子,北地人。昭帝时,为平乐监。时楼兰国数反复。霍光白遣介子,与士卒赍金币,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与介子饮, (介)乃令壮士二人刺杀之,持首诣阙。” “都护”,官名,汉宣帝时置西域都护,这里泛指边将,亦代指傅介子。 “楼兰”,汉代西域诸国之一。 “将军”句见《汉书·耿恭传》:汉明帝时耿恭为戊己校尉,引兵据疏勒城。匈奴攻恭,食尽困穷,稍稍死亡,余数十人。会汉遣军迎校尉,遂相随俱归。” “疏勒”,见《汉书·西域传》: “疏勒国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这两句前句借用傅介子事,取其出使异国,得以功成而归之意。后句借用耿恭事,取其出征立功而归之意。两句深感傅、耿二人能不辱使命功成而归,言外之意是,自己出使北国,却惭愧不如。 “马有”句, “风尘”,风起云扬;以马代军旅,指关塞旅途。 “人多”句, “关塞衣”,指征衣。以上二句写征旅初归之状,承接三四句。前六句是说日晚荒城之上,落晖残照,一片苍茫,作者联想起当年的傅介子和耿恭,都是奉命出使或出征,归来时虽有风尘之色,着关塞之衣,但却都能不辱使命,功成返归。“阵云”,《史记·天官书》说云有阵云、杼云等,“阵云如立垣(墙)”。“蓬”,蓬蒿,植物名,秋枯根拔,风卷而飞,故又名飞蓬, 《诗·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曹子建《朔风诗》: “风飘蓬飞。”这二句仍回过来写荒城秋景,与第一、二句呼应。 “闻道”句用《汉书·杨仆传》事: “杨仆,宜阳人也。南越反,拜为楼船将军。有功,封梁侯。” “楼船”,高大的船,古代多用于作战。 “今年不解围”言战事未休。这二句又接七、八句,由眼前北地的秋景,联想起江南的故国。三、四句是由秋景而联想汉将出使、出征,功成而归。这二句则是举南方战争故事,而且是梁侯的事(庾子山是由梁朝出使西魏的,用梁侯事,不无关联),表达自己对江南故国空有怀念之情,但却不能报效。

此诗起首写秋景,荒城日晚,落晖苍茫,给人以苍凉之感,由此而引出傅介子、耿恭之事,至七、八句又写秋景,既与一、二两句呼应,又引出梁侯杨仆的故事,对比自己的遭遇,无限感慨。庾信常以秋景来衬托自己的乡关之思,在《拟咏怀》27首中常可见到,本诗即是一例,又如“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拟咏怀》第十一首),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拟咏怀》第二十六首),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拟咏怀》第十八首), “秋去粉絮结,白露水银团”(《拟咏怀》第十九首)等诗句。他有时明言“怀秋正摇落,中心怆有违”(《拟咏怀》第二十首), “怀秋独悲此,平生何谓平(《拟咏怀》第九首),或用宋玉《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或用《淮南子》: “春女思,秋士悲。”总之他写秋景多是悲伤凄凉的,或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或触景伤怀,无限感慨。这首即是后者。面对秋景,引起他的联翩浮想,读来更是哀怨感人。

这首诗同庾信《拟咏怀》的其他首一样,用了不少典故。有的诗句中用典能做到“使事无迹”,而这首诗则需要先理解典故的内容、意义,如傅介子、耿恭、杨仆等人的史实,然后再领会作者运用这些典故的用心,才能分析他的思想感情,这一方面不免有些晦涩,但另一面则是将作者的感情表现得非常隐蔽曲折,末句“闻道楼船战,今年不解围”,用意更是隐晦。《拟咏怀》中的不少诗作都有这一特色。

此诗除首联及末联外,其余几联都对仗工稳,声律和谐,于流丽之中具有苍凉的气氛。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更是“坚苍”之句。庾信《拟咏怀》是在北朝时写的悲感之篇,在艺术技巧上是很讲究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