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别|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春别

翻莺度燕双比翼,杨柳千条共一色。

但看陌上携手归,谁能对此空相忆?

《翻莺度燕双比翼》具有乐府民歌的特色,简洁畅达,质朴纯真,寓深情于浅显的语言,寄美好于人间俗景,堪称优美动人的抒情之作。前半部分描写自然景象,后半部分抒发人间情思。

诗中自然景象体现着诗人的精神意志,因为他抓住的正是最能促使自己产生此时此刻特殊感想的现象:莺燕飞度,其状多矣,唯“双比翼”为诗人所刻意表现;杨柳造型,其象多矣,唯“共一色”为诗人所着力渲染。诗中所描写的,既是特定形象,又是一般规律,双重意义以同时并存的方式暗示给读者。如此艺术,为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于无形中引导人们的联想方向。 “携手归”读罢,前面的“双比翼”和“共一色”便立即转化成参照意象,这样,携手而归的陌生夫妇,不仅给人以莺燕双双的亲密感,而且使人看到酷似杨柳依依的共同本色。前三个诗句,分开则并无以一当三的功能,合起来却能产生以三为一的合成效果。莺燕、杨柳与陌上夫妇重叠在一起,于“但看”句中融为完整的审美对象。 《翻莺》诗并不是孤单个体形象的堆砌,而是透着整体关系的审美实体。诗人牢牢把握住艺术形象的整体关系,自然无需将情爱话语直吐出来,爱情的思念便跃然于纸上。当诗人最后发出“谁能对此空相忆”的叹唱时,读者无不与之一拍即合,禁不住回想起各自生活中的恩爱场面。

萧子显一生从政、修史,效力于国家大业,遗诗甚少。他久居高位,难得接触黎民百姓,这类表现村野情境的诗作尤其显得珍贵。愈是高高在上,往往愈能觉察到下层民情与上层官风之间形成的反差。这种强烈反差作用于诗人,便在《翻莺》诗里化作了新鲜超俗的生机。诗人无疑是亲眼看到了田间士路上农家夫妇携手同归的情形,这一情形在种田人眼里属于司空见惯之事,然而在萧子显这位达官贵人眼里却显得分外醒目,空前新鲜。因此,平中见奇之作得以从诗人的反差心态中创作出来。

应该看到,若不是诗人看见了陌上夫妇的甜蜜景状,就绝对不会产生“但见陌上携手归”这样质朴而优雅的佳句的。钟嵘说得不错:“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所谓“直寻”,指的就是耳闻目睹、切身体会,这对诗歌来说,是真正打动人心的重要前提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