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魏源·石淙》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魏源·石淙》鉴赏

石淙在平地,已不见嵩,而嵩之水口也。盖太室之北原,受平洛涧之委,其上游,水行地中,至阳城之山,石壁百仞,水漱石根,始汇为潭,束为涧,折西,石愈奇。是为上下两石淙。南北两崖,各有洞窟可避兵,有唐武后磨勒记两淙

涧水之石,如怒笋林立,如饮兕卧虎,高或数丈,平或半亩,纵横偃仰,肤骨色态,穷丽极妍。水萦其根,穿其腹,幽黝沉碧,相得相忘,极人世光色,无可名状,全泯怒狂啮噬之态。是为车箱潭。潭之下,峡愈束,水愈静,筏泛其中,青天如垂片玉,人语如出瓮中。而青壁上,复呀石门。游人登岸,皆穿洞腹,出坐石脣,可觞席其上,以览水石之奇,造物贶人至矣哉!

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视东溪、南溪之可游不可家者,又有桃源人世之别。盖三溪嵩室之胜,石淙又三溪之最胜矣。

(《古微堂集》)

魏源重视经济之略,实用之学,也好游历,足迹半天下,尝治一小印,其文云: “州有九,涉其八; 岳有五,登其四。”可见游兴之高,涉足之广。他留下很多纪游诗,诗前多有小序,简介所咏名山胜地,这些小序其实也是精妙的游记。此篇为《嵩麓诸谷诗》五首中的一则小序,记嵩山著名景点石淙之胜概。

魏源是一位注重经世致用的学者,游览名山大川,也注意考察山脉的来去,河流的源委,道里的远近,其纪游之作也带有实证的特点。如此序开头一节,便简述石淙的位置、源头、地貌等等。又叙两崖有武则天的诗碑石刻,特别点出“有洞窟可避兵”,这正是经济家的注意之点,一般留连风光者不会想到洞窟的“避兵”之用。以下对于奇石碧水的描绘,颇多形容,但都是写实,并无夸饰幻想之辞。

作者又是一位气宇浩阔的诗人,他的纪游作品本来就不是学术文章,主要还是抒写游赏山水的审美感受。他欣赏、表现石淙重在水石的奇趣。形容涧石,“如怒笋林立,如饮兕卧虎”,前者耸立,是植物,后者蹲伏,是动物,皆处于动态之中。又写溪流: “水萦其根,穿其腹,幽黝沉碧,相得相忘。”水有情,石有意,“相得相忘”,各得其乐。又写峡中之景: “青天如垂片玉,人语如出瓮中。”一在上,一在下,一写形色,一写声音,奇观幻景,相映成趣。作者欣赏石淙,还因为它与人相亲,可供游者赏玩。这里水静波平,无“怒狂啮噬之态”,可乘筏而游。青壁上有石门,坐大石可“览水石之奇”。这是天造地设,作者带着感激心情说: “造物贶人至矣哉! ”而且,石淙附近有良田禾稼,可游又可为家,并非可望不可即的世外桃源。魏源欣赏与人世贴近的山水,显然跟那些具有出世思想的文士的观点不同。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