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归有光2
嘉靖辛卯3,余自南都下第归4,闭门扫轨5,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行6,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7。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8,以备温故9。章句分析,有古之诸家在10,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11,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1《尚书别解》:书名,归有光读《尚书》的心得笔记。2归有光(1506-1571):号震川,明代散文家,有《震川集》。3嘉靖辛卯:即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嘉靖:明世宗年号。4南都:即南京,明初建都南京。下第:科举考试落榜。5扫轨:扫除车迹,表示不与外界交往。6以指循行:用指顺着书页上的字行而划。7“昔人”句: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写字作画“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归有光用此,表示但有心得,立即记录,以免事后补记不及。鹘(hu):猛禽。8筥(ju):圆形竹制容器。9温习旧有知识。10古之诸家:如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等。11瘠:瘦弱。
【析点】 归有光是一个极重亲情的人,他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女二二圹志》以及《寒花葬志》,无不于生活琐事之中,浸透着深深的亲情之爱。《尚书别解序》本是为学术著作所作的序,但他记述读《尚书》和作《别解》的情景,亦如叙家常。小女儿稚嫩可爱的形象、深厚的父女之情、安谧的家庭气氛,与严肃精专的治学态度竟和谐地统一在归有光的生活中,同时也就和谐地体现在这篇序文中,家庭琐事不避其俗,著于文内,构成了序文的重要内容,也形成了文章平易舒缓的特点。但因其情真事切,平易而不平庸,舒缓却不拖沓,实是归有光散文的特有风格。
这篇序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抒情记事散文,归有光于记述读《尚书》作《别解》之后,发表了他对读书的深刻见解。我国古代论画,一向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归有光以画人物为例,将此理推及于读书;又以自己读《尚书》为例,指出读书应力求掌握其神实质,而不能停留在字句皮毛的掌握上。这种看法,可谓深得读书之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