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庄《自由》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沈家庄

西来黄帝胜蚩尤, 莫向森林问自由。

圣地百年沦异族, 夕阳独自吊神州。

为奴岂是先民志? 纪事终遗后史羞。

太息英雄浪淘尽, 大江呜咽水东流。

马君武

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当时,作者参加的同盟会,正进行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留学海外的热血青年,接受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纷纷认识到:将中华民族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乃是中国富强、人民获得平等、自由的唯一道路。这首洋溢着爱国忧愤的诗篇,反映了这种思想。

封建专制,是“自由”的死敌,故资产阶级提出“平等”、“自由”的口号,与封建恶势力抗争,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诗人作为反封建的一员猛将,将“自由”作为诗题,尽管有历史局限性,但在当时却表现了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西来黄帝胜蚩尤”以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喻,强调华夏族的优越地位和不可战胜的形像。黄帝与蚩尤作战,黄帝胜,蚩尤败。(见《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是传说中的夏族首领;蚩尤则是犯上作乱的诸侯首领。(一说是异族首领。《礼记·郑注》以三苗为蚩尤;《尚书·孔传》以九黎为蚩尤)这里诗人根据传统观念,认为中国人民是黄帝子孙,一定能战胜满清统治者(蚩尤)。所以不要对朝廷存在幻想,天真地去向森林问自由。“莫向”句典出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弗雷特力克夺其兄爵位,并将其兄放逐到亚登森林,并迫害其侄女罗瑟琳,其女儿西琍霞与罗瑟琳感情很厚,两人相邀逃往亚登森林。西琍霞愉快地说:我们现在是去寻找自由,不是流亡。“向森林问自由”实质是一种退避的消极态度。诗人反对这种人生态度,而主张积极抗争,在斗争中索取“自由”。“圣地”句转折。正由于人们问自由于森林,遂造成汉民族两百多年的沉沦。世上已鲜有人谈论恢复神州的大业,唯有永恒存在的夕阳,在默默中哀悼着一个民族的衰颓。“夕阳独自吊神州”,这是多么痛彻心脾的哀伤!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以及哀民不幸,恨民不争的深广忧愤!面对民族自强精神的低落,诗人感愤地质问道:当奴隶、做牛马难道是我们祖先的遗志吗?如果大家都甘当暴虐的满清统治者的顺民,那么,历史终究会留下让后人感到羞耻的记载。最后诗人发出仰天长叹:可叹呵,杰出的血性男儿、盖世英雄,都被大浪淘涤将尽了,唯见长江大河呜咽着,匆匆奔往东海。“太息英雄浪淘尽”,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意及《三国演义》主题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句意,既惋惜无数英雄为反抗封建制度而捐躯献身,又痛惜当今少见有胆识有魄力的英雄人物出来力挽狂澜。结尾流露出消极苦闷的悲凉情绪。尽管如此,这首诗昂扬的民族精神,强烈的抗争勇气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的呼唤,在当时,委实是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高歌,对唤起民众,振奋民族精神,起了积极鼓动的作用。

诗中古典与洋典结合,自然贴切,是一个创造。音节流走,诗意醇真,是标举“诗界革命”的典范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