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齐平
帝城王气杂妖氛, 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 时时洒泪向南云。
刘子翚
汴京,指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金人于靖康元年(1126)冬攻下汴京,次年俘虏徽宗、钦宗,北宋亡。南宋初年,刘子翚感慨“靖康之难”,以汴京为题,叙写其陷落前的繁盛、陷落时的惨酷、陷落后的悲凉,借以抒发爱国情怀,成诗二十首,总题曰《汴京纪事》。这是全诗的第一首。“帝城”,即指汴京。“帝城王气杂妖氛”,是说汴京原为北宋都城,如今却被金人占领了。“王气”,代表一代帝王的统治。因为宋室南渡,重建政权,所以不说“王气”已终,而只说“王气杂妖氛”,表示宋王朝继续存在,汴京被外敌占领只不过是暂时现象。但都城毕竟失守了,皇帝毕竟被俘了,人们经历了宗社颠覆的祸乱,自然免不了要思念故土、故国、故君。对这种思念,诗人先用占领汴京的金人来作陪衬、对比:“胡虏何知屡易君。”“何知”,犹言什么都不懂得,主要指不懂得礼义,不懂得忠孝之道。唯其“何知”,所以才“屡易君”,把皇帝的更换当成无关紧要的小事。“屡易君”既指金人俘虏徽宗、钦宗后,曾先立张邦昌为楚帝,继立刘豫为齐帝,又指金人内部经常发生争夺帝位的篡弑。宋代臣民却是忠君爱国,深明大义。他们在汴京失守后,一心向往宋朝,不承认金人的统治,也不承认金人策立的伪楚、伪齐政权:“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遗老”,即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汴京人民。冠以“太平”二字,是暗示汴京陷落前的繁盛,这繁盛由于金人的入侵而化为乌有,所以同时又暗示了汴京陷落时的惨酷。“遗老”在沦陷区身不由己,唯有南向“洒泪”,这当然属于诗人的推想,从侧面反映出汴京陷落后的悲凉。“遗老”的“泪”,包含有由外敌野蛮入侵与残酷统治带来的悲苦、愤慨,而更多的则是对故国、故君的思念,君代表着国。“遗老”切盼南宋朝廷出师北伐,击退金人,收复故土,而南方遥远,云天相隔,故只得望云洒泪。诗人用“洒泪”、“向南”的外在形体动作,表现“遗民”内在的爱国思想感情。方位之所在,就是故土政权之所在;身之所向,就是心之所向。北宋“遗老”的深厚的忠君爱国之心与“胡虏”的“无知”截然相反,诗人以侧笔写“胡虏”,以正笔写“遗老”,于映衬、对比中,高度颂扬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