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廖仲恺·闻变二首》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珠江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回?②
徵羽不调弦亦怨,死生能一我何哀!③
鼠肝虫臂唯天命,马勃牛溲称异才。
物论未应衡大小,栋梁终为蠹蚁摧。
妖雾弥漫混太清,将军一去树飘零。
隐忧已肇初开府,内热如焚夕饮冰。
犀首从雠师不武,要离埋骨草空青。
老成凋谢余灰烬,愁说天南有殒星。
【注释】 ①选自 《双清文集》 (上)原题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共四首,今录其前二首,并参照许涤新 《百年心声》 (修订本)。壬戌六月即1922年6月。②日夕:这里是顷刻间,忽然间的意思。③徵(zhi)、羽: 五音名。一: 全,意谓保全大节。
【鉴赏】 变,指陈炯明的武装叛乱。1913年国民党所发动的反袁斗争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意图重新积聚革命力量,把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坚持下去。廖仲恺于1914年加入了这个组织。但是,对于孙中山的革命举措,各种各样的敌人都拼命加以反对。1922年6月,广东军阀陈炯明不但刺杀了军事领袖邓铿,囚禁了左派旗帜廖仲恺,而且拥兵称乱,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不得不仓促出走。尽管陈炯明叛乱部队在1923年上半年即为广东革命军所消灭,但这场变乱的本身毕竟让人怵目惊心。《闻变》二首就是这场变乱的历史镜头。当时,作者被囚禁在石井的兵工厂内,感到 “情况极为危险”,“自忖必死”,一腔忧时殉国之情发而为诗 (参见许涤新《百年心声》修订本“辛亥革命前后”部分)。先说其一。此诗自剖心迹,说的是个人生死并不足以挠怀,而局势的逆转,革命的失败,才教人死而心犹未甘。身陷图圄而心忧天下,死在眉睫却情系革命,这正是廖仲恺的高风亮节之处。起句直赴题旨,用风雷点“变”字,第二句出以反诘句式承上启下,直陈局势的严峻与自己的忧虑,感情色彩十分浓烈。是的,功败垂成,谁来挽狂澜于既倒呢?中间两联则紧紧扣住这样的时局估计来濡染铺排,一共写了四层意思: 一,反革命恐怖笼罩广东,致令琴弦含悲; 二是自己决心殉难,要保全革命气节; 三,推想那班平庸之辈只会顺势苟存; 四,鄙贱之徒必然因缘附会,转瞬而成为“异才”。鼠肝虫臂出自 《庄子·大宗师》,本义是微末卑贱,故陆游有 “鼠肝虫臂元无择,遇酒犹能罄一杯”(《成都岁莫始微寒小酌遣兴》)之咏。马勃牛溲见于韩愈的 《进学解》,前者为附生于腐木上的菌类,后者就是牛溺,二者均为至贱之物。这么鄙贱的东西,想不到却因陈炯明的倒行逆施,统统变成 “异才”,岂非咄咄怪事?所以,作者最后才无比沉痛地说道: 目前的舆论根本就衡量不出谁个价值大小的,归根结底,国家民族的栋梁是让陈炯明之流的蛀虫给毁掉的啊! 通体以理驭情,融情入理,写来一气贯注,确乎是椎心见血的至性文字。再说第二首。这一首重点在控诉陈炯明残害革命领导者的罪恶行径。从思路上讲,是“栋梁终为蠹蚁摧” 的自然发展; 从章法上讲,于历数自己和战友们被迫害的事实之后,用 “愁说”绾合全篇,“天南”照应 “珠江”,“有殒星” 呼应“已倒狂澜孰挽回”,堪称丝丝入扣,首尾贯通。将军指邓铿,他坚决支持孙中山,结果被陈炯明杀害于广九车站。庾信 《哀江南赋》云: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廖仲恺借用过来,用得贴切,说得上文实俱胜。“开府”本义是开建府署,辟置僚属,自汉末李傕等以将军开署后,就称督抚为开府。全句说陈炯明拥兵督粤而孙中山之未察,让他拉帮结伙,坐大自肥,从那时开始就种下隐患了。“饮冰”句从 《庄子·人间世》: “吾朝受命而夕饮冰”化出,用以讲自己在这危急关头为革命而惶恐不安,忧心如焚。“犀首”为古官名,相当于后来的虎牙将军一类角色,这里借指附陈的武夫们。要离是吴公子光的刺客,事见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此借以比拟死于虎门的朱执信。“老成”为年高德劭者,语见 《诗·大雅·荡》: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型)。”这里指事变中病死而后火葬的伍廷芳。总之,眼见得这么多耀眼的明星纷纷殒落,身陷囚牢的廖仲恺又怎能不愁呢?在他看来,如此杰出的人物都一个一个地凋谢了,又还有谁可以出来扭转局面挽救革命于危急关头呢?这,也正是他之所以犯愁的原因。
文章作者:蒲健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