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星琦
题万里江山图
诗成雪岭,画里见岷峨。浮锦水,历滟滪。灭坡陀,汇江沱。唤醒高唐残梦,动奇思,闻巴唱,观楚舞,邀宋玉,访巫娥。拟赋《招魂》、《九辩》,空目断云树烟萝。渺湘灵不见,木落洞庭波。抚卷长哦。重摩挲。
问南楼月,痴老子,兴不浅,夜如何?千载后,多少恨,付渔蓑。醉时歌。日暮天门远,愁欲滴,两青蛾。曾一舸,奇绝处,半经过。万古金焦伟观,鲸鳌背,尽意婆娑。更乘槎,欲就织女看飞梭。直到银河。
卢挚
这是一首气势雄奇、意境开阔的题画词。全词平空起势,一气呵成,沿着长江的流向,迤逦写来,起于岷峨,直到长江入海处。江山万里,历历在目,笔意虚实相间,绚烂多姿。长调写得如此通篇贯注,大气磅礴,诚为不易。它无疑是题画词中的一篇佳作。
词起句便不同凡响。长江本身不就是一首长诗吗!“诗成雪岭,画里见岷峨。”长江是诗,也是画,因而词人将大江诗化了,同时万里江山也被画面化了。江山如画,画如江山,这里,自然界的长江万里与画中的长江万里溶为一体了。诗人闻捷称长江为“雪山和冰川的骄子”,写长江,画长江,大凡都要从雪岭、岷峨着笔,从它的源头写起,乃见其源远流长,浩浩荡荡。雪岭,又叫雪山,在四川华阳县西,也称西山。岷山自北而来,绵延川甘两省边界,横亘三百多里,其主峰便是“雪宝顶”,亦即雪岭,乃长江、黄河之分水岭,也是岷江和嘉陵江的发源地。峨,指峨眉山,在今四川省蛾眉县西南,山势雄险,有山峰相对如蛾眉之势,故名。词的起句突兀而现雪岭、岷峨,既交待了长江源头,又为全词奠定了雄奇的基调。锦水,即锦江,在四川省成都市南,传说蜀人濯锦江中,则锦色鲜艳,故有此名。滟滪,即“滟滪堆”,为江心突起之巨石。在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口,是长江三峡著名的险滩。作者着“浮”字,拈一“历”字,似很轻巧地写出了激流险滩,其实,二字皆有苦心,正与下句的“灭”与“汇”形成对照。灭,当作吞没讲;汇,自然是涵汇之意。连起来看“浮”与“历”就有很大的力度了。“灭坡陀”,指吞没了山岗;“汇江沱”,是说峡水汇集而为大江。沱,江的支流。苏轼《鹊桥仙》词有句:“万里江沱汉漾。”傅幹注:“江汉二水,源皆在蜀。江水出岷山,故书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汉水出嶓冢,故书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显然,词作意在从长江源头写起,其汹涌澎湃之势,寥寥几句即出。起以大江动势,从“唤醒”句始,作者改换笔调,避开正面描写江流,转而去写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用笔灵动自然。“唤醒高唐残梦”,以巫山神女之典暗示出江流之动向,不直接写三峡,正收笔不到意到之功。“动奇思”一句更妙,是谁动了奇思?是《万里江山图》的作者。下面几句便似闻如见,想象又同体验,读者不自觉地被带到了长江流域的风俗人情和神话传说中去。闻巴唱,是听巴人歌谣。巴,指三巴地区。楚舞,指湖湘一带的古代乐舞。下文引出宋玉,宋玉是楚人,故说“观楚舞”。宋玉不仅牵着上文,又领起下文,意脉相通,巧妙至极。巫娥,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巫山女神,宋玉写过《高唐赋》,邀请他一道去访神女是再合适不过了。《招魂》、《九辩》均为《楚辞》篇名,传皆为宋玉所作。这里不过是说请宋玉出来作赋罢了。拟,是摹拟,也有到了巫峡要学宋玉作赋的意味。“空目断”句,回到了现实中来,宋玉、神女皆杳然,极目处,是湘水岸边被云烟笼罩着的树木和藤萝,因而才有下面的“渺湘灵不见,木落洞庭波”句。湘灵,就是湘水之神,屈原《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极写湘水之神企盼配偶的渴慕和哀怨,唐钱起《湘灵鼓瑟》,亦有企盼对方不至,怅然若失之意。这里只是泛用典实,以衬托远观大江至此,人们必然升起的微妙感怀。“木落洞庭波”,乃是化用《楚辞·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抚卷长哦,重摩挲”二句写重抚《万里长江图》画幅的长卷,引起阵阵沉思和感慨。长哦屈原、宋玉以及许多古人吟咏长江的诗句,心潮逐浪,澒洞不息。摩挲,同摩娑、摩挱,也就是抚摸。这里的抚摸,不仅仅是抚摸图画,也是抚摸历史与文化。词的上片灵动爽畅,多姿多采,无论是正面写源,还是侧笔写流,都紧紧扣住江流和有关风物,撒得开,收得拢,恣笔纵情,一泻千里,雄浑博大,疏密有致。写法上的大开大阖,欣赏中尤应注意。
过片乍看似抒情,实仍与长江有关,且句长节短,用事自然,既不全脱,也不明粘,非率意为之,盖尽长调之能事。南楼,在湖北鄂城县南,也叫“玩月楼”。《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新,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又《晋书·庾亮传》:“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这里是说长江景观,撩人意兴,以庾亮之兴不浅,渲染长江景色。“痴老子”,即痴顽老子。五代时的冯道,历任五朝官职,自称为“长乐老”。契丹灭晋,契丹主耶律德光诮冯道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事见《新五代史·冯道传》。此处只是一般借用,说长江景色令人痴爱。“意如何”,又作“夜如何”,当以前者为贴切,犹言意兴如何。“千载后”以下,流露出怀古情绪,长江浩浩东流,浪淘水激,多少兴衰,多少恨怨,都付于渔翁披蓑冒雨和醉里放歌。“日暮”句,又平添愁绪。天门,山名,在安徽当涂县西南,两山夹长江对峙,形如天门,故名。李白《望天门山》诗有句:“天门中断楚江开,”说的便是天门山之形势。两青蛾,指天门两山对峙,如一双青黛蛾眉。此处倒装,说到两青蛾,才感到它在日暮中好象愁得要滴下泪来,是典型的移情。“曾一舸”以下,是说曾乘舟遍游长江奇绝之处,一个跳跃,转入长江入海处。“金焦伟观”,指金山和焦山,金山在今江苏省镇江西北,原在江中,后淤沙成陆,与南岸相连。相传唐代的裴头陀曾在此获金,故有“金山”之称。焦山在镇江东北,屹立江中,与金山对峙。因金焦二山均在江中,状如鲸鳌浮在水面,故这里有“鲸鳌背,尽意婆娑”的描写。古人向有骑鲸驾鳌之说,陆游《长歌行》中便有“醉入东海骑长鲸”的句子。婆娑,是盘旋、停留的意思。此指逗留于金焦二山,望长江浩浩荡荡,东入大海。
结句由实入虚,写乘槎入海,直上天际之银河,似乎长江入海并未到尽头,仍可逐流而寻到天上,奇思妙想,瑰丽奇诡。晋张华《博物志》载,旧说认为海与天河是相通的,有人从海上“乘槎而去”,到了天上,看到牵牛汲水、织女飞梭。这样写,便将长江拓展为无限,有余不尽,耐人寻味。词论家一致认为,长调难工,不仅要起得好,过得好,且要一气而成,神味俱足,疏句密语,愈转愈深,不冗不碎,神韵天然。结句尤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所谓“好出场”,无非是既出人意表,又顺乎自然。疏斋此词布置自如,顺逆盘旋,起、承、转、结等几乎都无可挑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