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丈蜀《圆圆曲》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吴丈蜀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 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 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 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 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 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 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 此时唯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 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 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 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 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 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 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 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 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 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 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 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 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 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 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 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妓师怜尚在, 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 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 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 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 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 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 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因关大计, 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 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

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 屟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 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 汉水东南日夜流。

吴伟业

这首歌行,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的名作。诗中所咏的人物圆圆,是直接关系到明朝政府倾覆、清朝政权建立的重要人物。诗作者藉描写圆圆的身世,以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

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苏州名妓。据清人陆次云撰《圆圆传》记载:总兵吴三桂慕圆圆名,以千金往聘,已先被崇祯帝田妃之父田畹聘走。畹曾将圆圆进崇祯帝,未被宠幸,不久便遣送回田府。以后吴三桂在田畹家见到圆圆,两情相许。时李自成起义军近逼北京,一日数警,田畹为保身家计,将圆圆赠吴三桂。时崇祯帝命吴三桂出山海关,三桂之父吴骧恐怕崇祯帝知道吴三桂携圆圆出关,对儿子不利,便留圆圆在府。不久,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李自成得圆圆(一说圆圆为李部将刘宗敏所得),并命吴骧作书招吴三桂降。三桂得父书“欣然受命矣”,及闻陈圆圆被李自成所得,大怒,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怒杀吴骧并其家人三十余口,陈圆圆以巧言得免。吴三桂入北京,复得圆圆。另据清初钮琇著《觚剩》记载:吴三桂回北京后,不知圆圆下落,旋率军追李自成部至山西绛州,其留京部属这时才搜访得圆圆,便飞马送圆圆至绛州与吴团聚。以后吴三桂受清廷封为平西王镇云南,圆圆随往,后请为女道士以终。

诗的开头八句点明吴三桂从山海关进军北京的原因是“为红颜”,也就是陈圆圆被李闯王占有,以致激起他“冲冠一怒”而出兵。起句中的“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谓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有龙下迎黄帝上天,后世便称其地为鼎湖。句中的鼎湖代指明崇祯帝。“弃人间”,言其已死。“痛哭”句,指吴三桂假借为崇祯帝之死而出兵,因而令所部尽都穿上素服。还饰言圆圆被人占有“非吾恋”。下句的“逆贼”是作者对李自成起义军的诬蔑。“天亡自荒宴”,谓起义军攻占北京后只顾荒淫宴乐,不为天佑而致灭亡。“电扫”句也是作者对起义军的诬蔑。“电扫”出《后汉书·吴汉传》:“电扫群孽”。“黄巾”用东汉末农民革命领袖张角的部队皆以黄巾裹头的故事;“黑山”,指东汉末在河北的农民起义军黑山军:两者都比喻李自成部。以下“哭罢”句中的“君”指崇祯帝。“亲”指被杀的吴骧全家,“相见”谓与陈圆圆见面。作者藉吴三桂从山海关出兵的缘由,从侧面点出全诗所要歌咏的人物陈圆圆,以为下文集中叙述陈圆圆的经历作先导。

以下的“相见初经”四句,说明吴三桂与陈圆圆在田畹家认识及田畹许赠圆圆经过。按《圆圆传》记载:“(圆圆)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崇祯癸未岁(1643),总兵吴三桂慕其名,赍千金往聘之,已先为田畹所得。时圆圆以不得事吴,怏怏也,而吴更甚。”可知吴三桂在未见圆圆前已对她深为仰慕。句中的“田窦”,谓汉武帝时的外戚田蚡、窦婴,都系外戚显赫一时。此处指田畹。“戚里”,汉代长安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此处指田畹府第。“箜篌伎”,乐伎。箜篌为古乐器名。“油壁车”,古代一种用油涂饰车壁的车子,多为妇女乘用,始见古乐府《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此句是说等待吴三桂派车来田家接陈圆圆去。这四句诗不仅衔接上面八句,也使诗中主角开始亮相。

以下“家本姑苏”六句简略介绍了圆圆青年时期在家乡的生活。姑苏,江苏吴县有姑苏山,过去因称吴县为姑苏,即今苏州。浣花里,成都西部有浣花溪,唐代名妓薛涛曾在溪边居住,此处借喻圆圆住所。“梦向夫差”两句,是作者假想圆圆曾梦想如西施一样受到吴王夫差宠幸享受富贵。“前身”两句则谓圆圆在现实面前幻想破灭。横塘,地名,在苏州西南,此处泛指湖塘。这六句,使诗意绵婉有致,更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圆圆的性格。虽然所描绘的情节多是诗人的虚构,并非都是事实。

以下“横塘双桨”到“教就新声”这八句,写圆圆在家乡被显贵田畹强行载走,并非所愿;随后又被田畹送入宫庭,但不受崇祯帝宠爱,最初在宫里永巷安置,以后就被遣回田家,随即学习歌唱,进而倾倒坐客。“永巷”是宫庭幽禁嫔妃或宫女处所,或嫔妃宫女住处。作者在这里用虚实相间手法,叙事有实有虚。离乡别井时,虽知“非薄命”才有这等遭遇,也难免伤感,表达了她复杂的感情。圆圆在家乡已是“声甲天下之声”的歌妓,她的歌艺并不是田家“教就”的。作者在这里写上这一句,是为了下文吴三桂听了圆圆的歌声而倾心张本。

以下“坐客飞觞”到“苦留后约”这八句,是写田畹宴请吴三桂,饮酒直到天晚未休,“一曲哀弦”则谓圆圆借歌曲向吴送情,使他心旌摇荡,不断与圆圆眉目传情。“白皙通侯”句指吴三桂年轻貌美而官位也高。“早携”两句指田畹将圆圆赠吴三桂,吴即将圆圆载走,以备成婚。“银河”,天河,这里用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故事。“恨杀”两句则谓崇祯帝命吴三桂出山海关,吴不便携圆圆同往,只能相约以后团聚,这就使圆圆担心日后会发生变故。这八句写出了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从相见定情以至分别时的情景,有声音——“一曲哀弦”,有动作——“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更有后三句刻划圆圆的心理活动。极尽缠绵细腻,至为感人。

以下“相约恩深”至“争得蛾眉”这八句,写事变非常,李自成起义军进入京城,圆圆思念吴三桂不已,随后圆圆为李自成(或刘宗敏)所得。不久清军进入北京,圆圆即离开李自成。“蚁贼”,对东汉末黄巾军的蔑称,语出《后汉书·皇甫嵩传》。“蚁”通“蛾”,《皇甫嵩传》中作“蛾贼”。长安,代指明京城北京。“可怜思妇”两句,前句化用唐代王昌龄七绝诗《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jiāo)夫婿觅封侯。”极为贴切。后句状写圆圆思念吴三桂已至精神恍惚程度,致把楼头柳絮认作是从三桂戍地飞来的。“遍索绿珠”句,是用的晋代石崇因歌妓绿珠取祸事。当时赵王司马伦的佞幸孙秀向石崇求绿珠,石崇不许,孙秀便向赵王进谗言捕杀石崇。收捕石崇之际,绿珠坠楼死。此处以绿珠喻圆圆,谓她在吴骧家中被搜查出来。“强呼绛树”句,出《魏文帝与繁(pó)钦书》:“今之妙舞,莫过于绛树。”也以绛树喻圆圆。“雕阑”,指吴骧府。末句“争得”即“怎得”;“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此处指圆圆。“匹马还”,指吴三桂部下找到圆圆后,让她骑着马去吴三桂行军处所。这八句诗中,先写圆圆思念吴三桂的思想活动,着墨不多,读来亲切。以后写两军争夺圆圆始末。“遍索”句写李部已闻圆圆艳名,必欲得之,因将吴骧府第包围搜索;“强呼”句形容圆圆离吴府是被迫的。这两句用比兴手法,写李军是怎样获得圆圆的,是正面写。而下面“若非壮士”两句,则从侧面说明圆圆已被夺回,没有直接写争夺过程,但交代明白,省却无数笔墨。可见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以下“蛾眉马上”至“散关月落”这八句,写圆圆被送往吴三桂行军驻所,以后就伴随吴三桂进军陕西,经过金牛道、斜谷、散关向南行进。这段叙述,是作者采用钮琇《觚剩》的记载,是吴三桂的手下在北京找到圆圆,然后备马送她到山西吴三桂军次,因有“蜡炬迎来在战场”之说。“蜡炬迎来”,典出王嘉《拾遗记》,说是曹魏时期,常山郡守谷习以千金聘郡女薛灵芸献魏文帝,未至京师数十里,高烛之光相继不绝。又筑高台,列烛于下,名曰烛台,远望之如列星坠地。“蜡炬”即蜡烛。常山,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市。“啼妆”,《汉书·五行志》载:桓帝元嘉(151-152)中,妇女好作愁眉啼妆。另据《后汉书·梁冀传》载:“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诗意指圆圆当时的凄苦面容。秦川,指陕西;金牛,指金牛峡,传为秦惠王遣五丁力士开凿,在今陕西勉县西;斜谷,在今陕西眉县西南;散关,亦名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以上三处均为由陕入川所经之地。从句中的“箫鼓”、“起画楼”、“开妆镜”等描写来看,吴三桂携带圆圆随军行进途中也不忘享乐。当然,也许并非事实,不过是作者行笔时的渲染,使作品免于平板呆滞。其中“云鬟不整惊魂定”、“啼妆满面残红印”这类句子,对描写圆圆的内心活动和形象的刻划都极生动,如见其人。全诗的叙事至此为止,后面部分都是作者的借喻和感慨。

以下“传来消息”至“有人夫婿”这八句,是作者设想圆圆受宠于吴三桂的信息传到家乡,已是圆圆离乡十年。当年教圆圆歌唱的乐妓还活着,一同浣纱的女伴常在思念她。不过都感到自己的地位不能和圆圆相比了。乌桕,树名;“红经十度霜”,代指十年。“旧巢共是”句,喻圆圆当年在家乡时,与女伴们地位相等。“飞上枝头”句谓圆圆已荣贵。“变凤凰”,事见《南史·范云传》,说是范云有女,江祐求婚,醉中从箱中取剪刀作为聘礼,范云接受下来。以后江祐显贵,范云对江祐说:从前我和你都是黄鹄,今天你已化为凤凰,寒微之家理应相隔华盛,于是取出剪刀还给江祐。“长向”句,尊前,酒尊前;老大,年长。此句写的“教曲妓师”。下句的“侯王”指吴三桂;“擅”,谓圆圆专擅吴三桂之宠。这八句诗,作者借丰富的想象力,使圆圆十年前在姑苏家乡生活时的教曲妓师和浣纱女伴出场,与圆圆的现时境遇对比,不仅构思别致,更使诗意波澜起伏,回荡多姿。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际遇无常的感慨。江淹《效阮公体》评语说:“寄意在有无之间,慷慨之中自多蕴藉。”吴梅村深得此旨。所以,这几句诗决非闲笔,不可等闲视之。

以下“当时只受声名累”至“一代红妆照汗青”这十二句,是对圆圆身世的概述。圆圆怨恨自己受声名之累,以致田畹、吴三桂之流争相延致。尽管得的聘金很高,但一分聘金就给带来万分愁苦。斛(hú),量器,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未年改为五斗。珠,代指聘金。“关山”句,谓自己随吴三桂东奔西走,人也拖瘦了。“错怨”两句,指自己不应埋怨前一段坎坷的经历,随后终得到安定的生活。诗句用的比兴手法,含蓄蕴藉。“尝闻倾国”以下两句,谓吴三桂为了女色而引清军入关,导致明朝灭亡,而此事却使他享受重名。“倾国倾城”,典出《汉书·佞幸传》:乐工李延年随侍汉武帝,歌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武帝问他,便以妹进。“周郎”,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碰上时疫,他烧船自行撤退,这就“横使周郎虚获此名”。此处以周瑜喻吴三桂。“妻子岂应”两句,谓自己去留无关大局,只是吴三桂太多情,为了夺回自己才引清军入关。“全家”句谓李自成部杀害吴三桂全家。“一代”句谓自己得以名照史册。“汗青”,指史册。这十二句诗,虽然全是作者的设想,却能设身处地,把圆圆自始至终的思想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然,这十二句诗也是作者对圆圆一生遭遇的评述,处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是非观点,末几句也对吴三桂作了辛辣的讽刺。

诗的结尾八句,是作者藉圆圆的身世而兴的感喟。前四句用西施的故事喻圆圆。“馆娃”,是吴王夫差专为西施建造的宫,遗址在今苏州市灵岩山。“越女”,指西施。“香径”,即采香径,在灵岩山前十里。“屟廊”,即响屟廊,在灵岩山,吴王所建。作者将吴官的衰败和西施的飘渺,以喻出生在苏州的圆圆,由于两人的命运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见处置协调,无扦格之感。“换羽移宫”两句,谓圆圆的歌舞是被迫的,一个“愁”字足以说明。“羽”和“宫”都是五音之一,此处指音乐。“梁州”,据清人吴翌凤对此诗“梁州”一词的笺注,是根据《明史·地理志》所记:“云南,禹贡梁州徼外地。”因吴三桂镇云南。我意此说值得研究。“徼”(jiào)是边界。照《明史·地理志》所说,云南是梁州边界外之地,怎能与梁州联系。按梁州为古九州之一,其辖境在唐以后约有今陕西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故句中的梁州是泛指这一带地方,既与上文提到的陕西境内的秦川、金牛、斜谷相照应,也为以下“汉水东南日夜流”句中的“汉水”一词的使用找到了根据,否则就感突兀了。“为君别唱”两句,是指当年西施在吴宫歌唱乐曲,受到吴王宠幸,吴王也惑于西施导致吴国灭亡。今天作者特为与西施近似的圆圆新制此曲“别唱”,旧调新翻,历史重演。但是,在作者看来,不论是西施或是圆圆,她们在一定时期的表演,都如滔滔汉水日夜奔流而去,永不复返了。作者在这里收笔,给人留下不尽的回味。

吴梅村这篇歌行,是有感而发的。他是一个亡了国的知识分子,内心痛苦无处发泄,所以选取了这个题材发抒幽愤。他深知自己的处境,为免于招祸,所以诗中凡与事实相关的人名地名,都用借代。可以看出,诗中对陈圆圆寄予高度同情,而对汉奸吴三桂则予无情鞭挞。诗中的情节半是事实,而一些细节描写则出于虚构,但主线脉络分明,剪裁适当,层次清晰。诗中多用比兴手法,委婉含蓄,托讽遥深。而且用典得当,语言也清新明快。所以此诗二百多年来一直为诗坛所重。清人查为仁认为吴梅村“最工歌行……若《圆圆曲》等篇,皆可方驾元(稹)、白(居易)。”(见《莲坡诗话》)此话是公允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