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凡礼
船离洪泽岸头沙, 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 中流以北即天涯。
南宋宋、金对峙时期,在每一个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双方都要互派使者到各自的国都,表示祝贺,这叫作“贺正”。使者到了边界,要派遣与使者职位大致相等的人去迎接。淳熙十六年(1189)冬,朝廷派杨万里去迎接金使。
第一句写船离开洪泽湖。说“沙”,点明了季候。这时正是枯水季节,沙显露了出来,如果是在夏天,就没有这种景象。作者离洪泽湖的时候是十一月。洪泽湖的西北就是淮河,第二句写到了淮河,直接了当说自己“意不佳”,把踏上这片土地以后所蕴积起来的不好情绪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因为这里已经是边界。据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和议,宋、金以淮河中流为界;宋把淮河以北割给金。第三、四句,作者就此做了深沉的表达和揭示。
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部,唐代这里是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点。唐代都城长安,离桑乾很远,这是事实。作者抓住这个事实,出人意料地用设问句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只有桑乾方是很远的地方?掀起了波澜,使表达深入。作者的回答是:淮河中流以北就是天涯,就是很远的地方,就是比桑乾还要远到不可比拟的地方。因为唐人到桑乾河以北去,不会受到特殊的限制,而现在要到淮河中流以北去,却是不可能的事。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淮河中流以北又是这样的近,就象作者在此组诗其二所说的“咫尺”。“远”是人为的,“近”是不可更易的、永恒的。“远”和“近”、“天涯”和“咫尺”这样互相排斥而对立的概念,竟组成了统一体!这就是历史的悲剧。这个悲剧已经演了几十年,而且看样子还要演下去,悲愤占据着作者的身、心,使他喘不过气来。应该说,这种心情,具有普遍性,作者把它巧妙地揭示出来,真可谓字字千钧,不愧大家手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