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冠
蝶恋花·摇夜亭皋闲信步
摇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这首令词写一个青年人常会碰到的意外和因此惹起的无端烦恼。
事情本来是琐细的。他在春夜的闲行中偶然听到隔墙的笑语声,如此而已。但正因琐细,要写得委婉动人,又实在不那么容易。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恰当地安排了一个同青年人的伤春情怀十分和谐的环境和气氛,然后让那感情自然地伸展开去。
季节是在清明过后,时间是在天黑以后,地点则是在近郊的楼馆建筑附近。
非常简单的情节,就是在这种特别能够撩动青年人的感情的环境和气氛中铺展的。
青年人往往会有突如其来的苦闷无聊,或者莫名其妙的忧郁孤独之感。碰上这时候,坐和睡都不是,连聊天和读书都缺乏耐性,就只有到外面毫无目的地走走,其实也并不能解决心头的烦乱,不过总比呆在屋子里好点罢了。词的开头,正是隐隐透出这位青年人的这种情怀。
才下了几点雨,打得树叶沙沙地响。给晚风一刮,却又停住了,仿佛风要把它拦回去。月亮淡淡地从云缝里穿出来,转眼又钻进云堆去,不一会重新探出头来,照出地上他这孤独而又淡淡的影子。他走在这一明一暗的月光底下,仍然可以感到四周春意盎然,可是并不曾解消他这无名的忧郁。是伤春吗?也许有点儿是,可又不全是。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就在这时候,他走近了一座楼阁式的建筑物面前。还隔着一段路呢,鼻子里却闻到一阵强烈的香气,顺着风从对面飘来。是桃花还是杏花的香?他走近一堵短墙,香气分明就从隔墙飘漾出来。
也许他正在猜这香气,捉摸不定,耳边却忽然响起姑娘们的笑声;笑声才落,又听到细碎的悄话;悄语末了,更清亮的笑声又扬起来。他不觉骇退了两步。定神向前一看,隔墙可以看到一架秋千:笑语声正是从那秋千架下传来的。
一个年轻人,当他的心情正在没处附着的时候,蓦地听到这种“笑里轻轻语”,是会产生情感上的“催化”作用的。就像一杯烈酒碰上火花,霎时间化成了一团向上升腾的火。
当然不是说,他就会平白无端地恋上那些个还没有见过面的姑娘们。这种笑语声不过像一枚引信,把他平时积累下来的许多浮想或幻想、印象或回忆,一下子都调动起来罢了。
难怪佛教的书上会有这样的话:“隔墙闻钗钏声,名为破戒。”一个修道学佛的人,是不许偷听隔壁传来的女性特有的钗钏声的。因为这些声音会引起有感情的人的许多遐想,那清静皈依的念头会因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这句话用不着再加解释。事情的结局就是这样:青年人那种又灵敏又易于冲动的感情,一下子翻腾起来,构成一团烦恼,越扩越大,仿佛天地都容纳不下了。
对比晏殊的《玉楼春》这四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李冠这两句似乎更精练,也更能打动人。后来苏轼又写了一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那下阕似乎也是受到李冠这首词的启发的吧!
这首词《尊前集》也收入了,但是署名李煜。看来这是张冠李戴了(虽然李冠也姓李)。像词中所叙说的事情,所表露的感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储君或帝王身上。李煜可以写他的“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却不会由于听到隔墙少女的笑语声而勾起如此强烈的相思之情,这几乎是用不着细细推论的。
顺带说句,《尊前集》究是何人所辑,尚无定论。有人说是唐人吕鹏,也有人说是宋初的无名氏。看来都不大可靠。把李冠的作品硬派到李煜头上,光凭这点,就不会是北宋初年人的眼光,何况唐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