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人伊世珍《琅环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由此可见,词人与伉俪情深的丈夫赵明诚暂作小别,情怀落寞,遂写下这首有名的思别之作。

小令开头,通过景物描写,点出别离的时间是夏末秋初。“红藕香残”四字,造境深邃、显豁,它使我们看到初秋的野外,藕塘田里,残荷褪粉,水上漂浮的落红,错杂斑驳,俨然一幅初秋的景象。“玉簟秋”,进一步说初秋来临。玉簟是华美的竹席,颇有凉意,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是说“玉簟”知“秋”。这句写词人的切身感受,说季节都更替了,而远去的丈夫未归,形影相吊,孤寂难耐,心头不免涌上缕缕愁绪。为了排遣思念的愁绪,词人只好水上泛舟。“轻解罗裳”的“轻解”是描写人物轻盈的动作,“罗裳”,暗示天气初凉。值得留意的是“独上兰舟”的“独”字,直率地写出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和自个儿的孤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暑退金风的初秋,远不到落霜时期,何从谈雁呢?更何从生发出鸿雁传书的设想呢?切不可忽视词人水上泛舟。水上泛舟,也许惊动了双栖的鸳鸯,逐飞了双双鸥鹭,词人触景生情,遂发“河洲之想”。她揣度:丈夫一定会在雁阵横空、雍雍南翔的八九月间,给她寄回锦书的,在西楼的秋月下,她准会拆读丈夫寄来的锦书。当然,“秋月”还蕴含着夫妻的和谐,“西楼”更暗喻着丈夫和自己会如期重逢的。由此足见,词人和丈夫的感情的诚挚、笃厚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既是景语,也是情语。词人把怀人的感情和寓目的景物交织在一起了。飘舟的水悠悠地流着,浮游的落红掠目而过,这眼前之景,牵动着词人的吟魂,难免伤落花之飘零,叹流水之长逝了。不难看出,词人以水流花谢的眼前之景,宣抒了怜己怀人的离愁别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与晏殊的“欲寄情书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的辞意略近。晏写其与一油璧佳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遽相离后,鱼雁无缘,音书何寄?以己推人,彼此的情意只能暗自萦怀。而词人相思的是新婚之后“负笈远游”的丈夫,由于伉俪情深,一旦别离,两下相思,异地同怀,能不深切吗?但词人在“两地闲愁”句中偏著一“闲”字,乍看起来,把相思之情搅淡了,细加推敲,这一“闲”字,把相思之情撩拨挑逗得更加深切了。何以见得?词人在小令的结尾处写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深切的思念之情,弄得她消除不了,推卸不得,这不正是“闲愁”之苦的佐证么?小令后两句“才”和“却”的连用,写出感情由外向内的迅速转化。

小令叙事完整,语意圆融。上阕六句未著相思、别愁,却句句蕴含;下阕直写相思、别愁,显豁明白。上阕是景语,十分含蓄;下阕是情语,非常率直。但上下两片,浑然一体,情景相生,这不正是小令艺术上成功之所在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