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李清照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时李清照五十二岁。上年九月,金兵又南侵,李清照为了避难,从临安(今浙江杭州)溯富春江而上,经严滩,抵达金华。此词就是写她只身流落在金华的心态。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既通俗又凝炼,暗示了在此之前曾发生过风吹雨打、落红满地的景象,如今风已住,繁花已尽,被狂风暴雨摧残的落红多日来被人践踏,已“零落成泥辗作尘”,所以尘土发出阵阵香气。这句写外部环境,字里行间充满了词人对这景象的痛惜之情,也暗寓着对自身飘荡无依生活的深沉感慨。

次句“日晚倦梳头”,与前期写的《凤凰台上忆吹箫》“起来慵自梳头”语意相同,都是从倦于梳头描摹懒散意绪,但其中的原因却大不相同。《凤凰台上忆吹箫》写的是与丈夫暂时分离,因一时独居而无心梳妆打扮,而此词写的是在国破家亡与丈夫死别之后,由外部环境触发而使她完全心灰意冷,所以在太阳升得老高时还倦于梳头。

三、四两句点明“日晚倦梳头”的原因。“物是人非事事休”,这句包含的内容很广。春天的风景一年一度,如今又来了;丈夫的遗著以及其它遗物,都依然如旧,这都是“物是”。可是人已经不在了,这是“人非”。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这不是偶然的、轻微的变化,而是重大的、剧烈的、永远不能挽回的变化。人已经死了,原来夫妻间的闺房之乐、恩爱之情,以及与丈夫共同鉴赏书画,归来堂中品茶谈笑……,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再有了,所以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所以,这句包含着词人的极端沉痛,真是声声泪、字字血啊!这千万椿事情,千头万绪,心乱如麻,不知从何说起,刚想说,眼泪已夺眶而出,“欲语泪先流”一句,写得既生动形象,又实在是感人至深!

下片转入抒写内心活动,更为形象、细致、深刻。连用“闻说”、“也拟”、“只恐”等三组虚字,传神地表现出词人的心理活动过程。“闻说双溪春尚好”,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正是游赏的大好季节,于是词人动了游览之兴,“也拟泛轻舟”,李清照是特别喜欢划船的,早年写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可看出她划舟游览的极高兴致。如今乘此“春尚好”的季节,双溪又是金华著名的风景区,于是她又想去泛舟游乐,借此也可摆脱心中的许多烦恼事。“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表现出词人一时的喜悦心情。但是,在“泛轻舟”前加“也拟”二字,又把词人忧虑重重、犹豫不定的心态传神地反映了出来。同时,“轻舟”一词,也为下文的“愁重”作了铺垫和衬托。

结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历来为读者所激赏的名句。舴艋舟,形容舟之小。担心自己的忧愁太多太重而轻舟载不动,这个比喻非常新颖生动。历来用具体形象比喻抽象感情的词中名句很多,如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等等,都是形容愁之多。李清照此词则比他们更进了一步,将愁写成有重量的可以用船装载的东西,这是李清照的独特崭新的创造,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贴,浑然天成,不着痕迹。从这个比喻中,可使读者更深切地体会到词人无与伦比的沉痛心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