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陆游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师伯浑名浑甫,四川眉山隐士,陆游在四川时交往的好友。陆游五十三岁(1177)时师氏病殁,此词当作于师氏在世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心理的反映,同时一些不便明说或不易做到的事,也可托之于梦。陆游诗里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等比比皆是,这首词也是表现作者这种愿望的。结构上半写梦境,下半写梦觉后之心事。

一个雪天的清晨,笳声四起,大批装备精良、军令森严、军容整肃的部队,屏住声息象潮水般地向前进发。在梦中不知道已身在何处,但看到这种气势,想象眼前的关河,这正是大西北正待收复的地区,在雁门关西、青海边际。雁门青海是汉唐用武之地,此时早已沦丧。作者这样写,用意不言自明。上阕全写梦中,“梦游处,不知何地”是在梦中所感,“想关河”也是梦境中的想象。插上这种想象,表明在梦中是清醒而非胡涂,更容易使人理解梦即是己之真情所在,表现词的主旨。

梦境充满豪情,场面壮阔,而梦后却极为凄清: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这时回想刚才梦中的场景,情境有天壤之别。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梦?是自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使然。这句用班超的典实,在结构又和上半阕“雁门西、青海际”相呼应。“自许”二字包含许多牢骚。“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自许如此,而朝廷不以为然,所以空有驱除挞虏之报国雄心而没有建功立业大展才能之机遇。谁为为之,孰令致之?对朝廷之不思恢复苟且偏安暗中加以讽刺。而自己的决心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鬓虽残,心未死。”这是何等执着的爱国热情?然而这样的心情又“有谁知”道,有谁理解呢?只有寄给您这个知己了。“有谁知”言外是世人未晓独有君能知,点出题中“寄师伯浑”这层内容。

“鬓虽残,心未死”陆游一直到绝笔《示儿》仍然希望“王师北定中原”。许多诗词里都有这种反映。象后来一首《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相比较,写《夜游宫》时虽不在南郑,却仍在成都,还存着从戎报国的希望,所以结尾虽有牢骚却仍积极强调“心未死”。写《诉衷情》时已经投闲置散,老守山林,所以同样的梦中梦后,却不免叹惜无成“身老沧洲”而有些消极了。环境对创作情绪的影响,从两首词的比较中,可以看得分明。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