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不减陶令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风格类·不减陶令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起笔高绝,洒落如此,真名士也。抑扬顿挫,跌宕生姿,字字幽雅,不减陶令。(陈廷焯 《云韶集》 卷五)

【词例】

沁 园 春

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 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 身闲贵早, 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 看惊弦雁避, 骇浪船回,东风更茸葇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 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解析】辛弃疾毕生为之奋斗的就是力主恢复中原失地,遗憾的是壮志未酬,一生坎坷。他预感到必将不会见容于苟且偷安的统治集团,而必有一天会被从官场逐出,为后路计,他在任江西安抚使时,便于上饶的带湖之滨,修建一所居处,为将来归隐之所,以稼轩名之,自号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归隐务农之意。此词便作于退隐前一年,即公元1181年新居将落成之时,全词抒发了作者决心归隐的心志和感情。颇有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之意韵。

上片叙述何以归隐。起句开门见山,不同流俗“三径”,因西汉蒋诩于隐居门前开了三条小路,后世遂将 “三径”作为隐士居处的代称。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中就有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初成”,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中自然有一份欣喜和安慰,但作者巧妙地以 “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婉转达之。南齐孔雅珪《北山移文》中有:“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只是孔文是讽刺假隐士周顒隐而复仕,辛弃疾反用其意,说的是鹤猿盼归隐,为全词平添稚趣。“甚云山自许”以下四句,是从自己主观态度着笔,诉说自己于官场 “尘埃”中的牢骚怨愤。既然平生大志未伸,只好是“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急流勇退,尽早抽身,免得让人赶下官场。况且自己本心也并非是象西晋张季鹰(张翰)因思念家乡美味鲈鱼脍,莼菜羹弃官还乡的,于心坦然无愧。此处既暗示了作者和统治集团无法合作,矛盾已不可调和的处境,又表现了作者的洒落胸怀。而结句“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暗示自己归隐的真正原因乃是躲避灾祸,是别无选择。

下片则充满对未来的希冀和对未来归隐生活的设想。“东冈”二句,是就新居构思,再修房屋为书斋置东冈之上,而且要 “窗临水开”,既点出 “带湖新居”之意,又照应上片的 “云山自许,平生意气”的高雅情怀。“要小舟”六句。则表明作者欲过一种真正脱离尘世的高雅生活。竹、梅、菊、兰,既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又反映了作者的节操志向。竹、梅乃 “岁寒三友”中二物,从 “疏篱护竹,莫碍观梅”即可看出作者对其倾向向往以及赞颂之情。至于兰、菊,则是屈原和陶渊明终生喜爱之物,《离骚》 中就有“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为佩”,《饮酒》诗中就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句。一句 “留待先生手自栽”包含种花、种柳、植竹、插梅等多重涵义、实际上柳也是陶渊明喜爱之物,他不是曾写过 《五柳先生传》 并且以“五柳居士”自居吗?明讲种花栽树,实言心志,幽雅高洁。坚持理想,保持节操确可由己决定,但未来命运却并非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结句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含蓄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理,即本不想弃官离政,对皇帝仍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又厌倦官场生涯。当然也反映了他不甘心就这样归隐,而不能复国,用世的心理。全词就在矛盾的心境中结束。

全词以心理感情活动为脉胳,带湖新居为线索,先写归隐心理的缘由,感情渐渐起伏,由微喜转而怅然,又由气恼转而愤慨,最后转入低沉。

清陈廷焯 《云韶集》 对此词评价,的是确论:“起笔高绝,洒落如此,真名士也。抑扬顿挫,跌宕生姿,字字幽雅,不减陶令。”

就全词表达的思想和审美意蕴上看,和陶渊明文中所展示的思想颇为神似,“不减陶令。”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