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作

纸本水墨

纵三三厘米

横六三六.九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山水画挣脱了宋画的具象羁绊,走向意象的自由抒写;技法上也从多湿笔而变为重干笔,是中国山水画史发展中的一次飞跃。足为代表的作者当推黄公望。前人评议他的山水画“实为元季四大家之冠”,并非溢词。

黄公望的代表作可推《富春山居图》卷。

此卷后端自识系为无用师作,款:“(至正)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下钤“黄子久氏”及“一峰道人”两印。前隔水有董其昌跋语。拖尾有沈周、文彭、王穉登、周天球、邹之麟诸人题跋或识语。收传印记:吴之矩、江长庚、八士之印,柟公、周炳文印,吴正志印,安绍芳印,懋卿印,王鸿绪收藏印七方,季寓庸收藏印五方,清乾隆、嘉庆诸玺等。还有乾隆题跋。

清宫先后收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伪作和真迹,但都不完全。乾隆本不解画,既以先入者为真,就不得不武断后入者为伪,直到嘉庆时胡敬等重加鉴别,确认此卷(即缺起首一段者)为真本,才著录于清《石渠宝笈三编》,后来的专家都同意胡氏看法。现在真伪两本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真本还有一段历史:它曾为云起楼主人吴洪裕所藏,吴氏临死前嘱家人“焚以为殉”,其侄吴子文从火中抢出,已裂为长短两段,短者为卷首,曾入梅景书屋吴湖帆庋藏,现入藏浙江省博物馆,定名为《剩山图》,而伪本亦称“子明卷”,则缺卷尾一段。

全卷从起笔到完工,前后断续七年。是图笔墨洗炼,意境简远,“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用草篆笔法挥写,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麻浑成一体,笔趣新颖,堪称创格。作者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有一段画面仅长三十多厘米,却绘出“尺幅绢纸,淡山无尽”,仿佛有数十里之遥。恽南田赞道:“凡十数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极矣。”(《瓯香馆画跋》)王时敏认为此图“神韵超轶,体备众法,又能脱化浑融,不落笔墨蹊径,故非人所企及”(《烟客题跋》)。王原祁评曰:“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奇求工之意,而工处奇处斐亹于笔墨之外。”总而言之,画得自然,画得洒脱,在元代山水画中,黄公望有高人一筹处。前人评述是很中肯的。

今之富春江,细察两岸景致,云影岚光,秀色逗人,有时重山复岭,有时江岸平旷,虽然难以找到和黄公望所绘十分形似之处,但这一实景和艺术的距离,正说明画家在抒写物我两化的意象,别具一种灵寄,因此王原祁又说:“学之者须以神遇,不以迹求。”(《雨窗漫笔》)这就是说应从对象和作品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去体会,若硬要从实景求证,就不免“添足”了。

《富春山居图》在黄公望山水画中,可谓“以萧散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品。

富春山居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