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与吴炳湘书》书后》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最近看到了章太炎先生的一篇遗稿:《与吴炳湘书》,深为感动。太炎先生在清末为反抗满清的健将,入民国后,在袁世凯阴谋称帝时,又为反袁最力的人物,他对袁世凯包藏祸心,篡夺国柄的罪行,时时加以排击。因此,民国三年二月,他应共和党电邀,自上海至北京,到后即为袁所幽禁。直到袁世凯在万民唾骂之下变成了蛆虫以后,他才于民国五年六月恢复自由。关于这事,他在他的《自定年谱》里,曾有记述:



(民国三年)是时共和党犹以空名驻京,宪兵逼迫,余终日默坐室中。……二月,张伯烈亚农为余谋,直往谒袁公辞别,不见则以襆被宿其门下,从之,遂被禁锢。先属陆建章锢一军事废校中,渐移龙泉寺。当事皆走使告曰:以家属来则无事。余念是为骗术,汤夫人亦惧袁氏有异谋,皆谢之。建章慕爱先达,相遇有礼,及移龙泉寺,别以巡警守之,警吏入见,语言瞻视,浸陵人矣。



他被囚龙泉寺时,北京警察总监吴炳湘(镜潭),奉命负看管之责。他所派去的巡警,语言态度,很不客气。太炎先生的这篇《与吴炳湘书》,就是这时写寄吴的。

他先叙巡警们“浸陵”的情形:

二十一日至龙泉寺,知卿派遣四人,作门房厨手扫夫,吾即令写保状,以二十一日日中为限,至期不来,即令退走,乃犹逗留不去,遣仆送信,即被拦阻,二客到门,亦遭格拒,遂厉声呵斥而逐之。

接着是义正词严的斥责:

乃闻卿向人言,亦以奉长官命令为解,当知长官命令,有合法不合法之分,有明发令与暗中指使之异,制人迁居,违背约法,则背逆也。不用明令,但下纸条,则私谋也。卿作总监,非仆隶臧获比,既见事不合法,又非正式命令,而犹执法施行,亦安能以奉长官命令为解乎。



最后,则表明自己威武不能屈的态度:



吾生平虽有性气,苟以礼来,断无抗捍,若不合规则,违背约法之事,而强以施行于我,则自有正当防御,虽威力绝人,亦必御捍而后止。当知民国政府,纪纲略备,凡在官者,非若前清之可以恣睢妄行也。遵法而施,则官吏视之,违法而行,则盗贼视之,卿等所为,无异于马贼绑票,而可藉口命令乎?自作不法,干犯常人,而可言防卫者性气太甚乎。……昨者以斥退役人,卿遣巡警四五十人,一时麇集,此不足以耀威,乃适形其暴乱耳,忧患之余,见卿所为,反不得不胡卢一笑也。卿其勉之!



在这封信里所表现的坚毅刚强的意志,光明正大的态度,真是可以与日月争光,而那些鹰犬们,在他的笔下也显出了本来的卑劣阴险。他在清末,不惜奔走呼号,冒危犯难,一再亡命,数度入狱,为的只是推翻独裁专制的满清,建立民主自由的中国;他满以为只要一旦排满成功,便一切都光明合理;殊不知满清推翻了,民国成立了,而他却在“民国政府”之下,受到了“违背约法”的拘禁,受到了“不合法”和“暗中指使”的“绑票”,这给与他的悲愤,该是如何的深重啊!可怜他口口声声所说的“约法”,由独夫袁世凯之徒看来,其价值何尝高于一张白纸,而“民国”的“在官者”们,又哪里知道“纪纲”为何物呢!

在狱中时,太炎先生虽面临着死亡,但却没有丝毫向恶势力低头的意思。“时袁氏帝制萌芽已二岁矣;往日当事数遣客来伺余意,道及国体,余即以他语乱之。”(自定年谱)既然毫不妥协,自然自分必死,所以他对夫人汤国黎女士预作了遗嘱:“吾生二十三岁而孤,愤极东胡,绝意考试,故得研精学术,忝为人师,中国遭离祸乱,辛苦亦已至矣。不死于清廷购捕之际,而死于民国告成之后,又何言哉!……家本寡资,念君孤苦,能勤修目业,观览佛经,以自慰藉,此亦君之所能,而尊舅氏穀臣先生之遗教也。长老如汤蛰仙先生,至戚如龚未生,皆宜引以自辅。此二君者,死生之际,必不负人,其余可信者鲜矣。言尽于斯,临颖悲愤!”这表示了他的从容就死的决心。“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鲁迅语)实在是可以垂诸万世而不朽的。

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到了本月十四日,太炎先生也逝世九周年了。然而,我总觉得时光并未前行,所以这封信看去虽旧而仍新。太炎先生地下有知,不知将有怎样的感想啊!

三十四年六月十三日于重庆

(1945年6月16日《新华日报》)





赏析这是一篇读书随笔,是林辰偶读章太炎一篇遗稿《与吴炳湘书》的一点感想。值得注意的是这篇随笔决不是学者文人的一般的笔记、札记,而是忧时伤世之作。因此需细细品味文章的言外之意。

章太炎是晚清革命的先觉者,入民国后,又是反袁的勇士,“考其生卒,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的评述是十分中肯的。据史料记载,章太炎被软禁期间,他拒绝袁世凯收买,大骂袁世凯,曾被几易囚所。当他从一个废弃的军校转囚龙泉寺时,负责看管的是北京警察总监吴炳湘。他派的巡警狗仗人势,“浸陵人”,不让章太炎与亲友见面,还不让向外送信。此等侵辱人权的做法使章太炎不能容忍,便义正辞严地直接给吴炳湘写信,揭露他们的“浸陵”行为,斥责他们“违背约法”的阴谋,表现了大义凛然的硬骨头精神。

在信中,他表示自己生平就有刚强性格,如果以礼相待,他绝不抗悍,如果不合规则,违背了约法,他便要正当防卫到底。并且大骂对他虐待做法是“马贼绑票”式的野蛮做法。作者指出,章太炎的这封信充分地显示了革命者的“坚毅刚强的意志,光明正大的态度”,相形之下吴炳湘之流是卑劣无能,无异鹰犬。同时,章太炎面临死亡,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也“实在是可以垂诸万世而不朽的”。

文章的主题,到最后才指出,作者这样轻点一笔:“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到了本月十四日,太炎先生也逝世九周年了。然而,我总觉得时光并未前行,所以这封信看去虽旧而仍新。”这里用画龙点睛式手法指出写作这篇随笔的目的:作者认为章太炎身历的境遇,今天的革命者们正在重新经历着,国民党的统治对人民的压迫并不亚于袁世凯。从30年代到40年代,国民党统治者逮捕屠杀了多少革命者,把多少革命志士投入牢狱,又有多少人失去人权和自由。这种种血的事实,会使人想到历史上相似的事情。作者正是从这一动机重读章太炎《与吴炳湘书》的,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写文章向社会呼吁,认清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要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章太炎精神同旧世界作斗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当时,作者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写文章颇不自由,他巧妙构思,借古讽今,不乏隐晦曲折,主题是十分易见的。这是斗争艺术,也是文章写作艺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