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一个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二、作家作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出处是《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三、词语梳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畎,田间小沟。
[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用的夹板和木杵。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任,责任,使命。是(斯),这样的。也,语气助词。故,所以。将,将要。于,给。
[5]必:一定。
[6]苦其心志:心志,思想。苦,使……痛苦。
[7]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8]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9]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0]行拂乱其所为: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1]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办法。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动,使……惊动。忍,使……坚忍。
[1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13]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犯过失的意思。
[14]困于心:困,忧困。于,介词,在。
[15]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6]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于色:征,表征,表现。色,脸色。
[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9]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20]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
[2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在国外。则,如果。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2]国恒亡:恒:必然。
(二)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辅佐。
(三)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古义:被起用;今义:送出,发生。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举用;今义:往上托,推举。
[3]征于色,发于声:征:古义: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
[4]而后喻: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说明,打比方。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后: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6]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7]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古义:在里面,指国内(名词);今义:进入(动词)。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古义:在外面,指国外(名词);今义:出去(动词)。
[9]管夷吾举于士: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四)一词多义
[1]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被起用)
②发于声(发出,抒发)
[2]是: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样的,代词)
②斯是陋室(是,判断词)
[3]拂:①行拂乱其所为(fú违反,阻挠)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bì辅弼,辅佐)
[4]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给)
③征于色,发于声(在)
④生于忧患(由于)
[5]而: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后”,然后)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
(五)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2]劳其筋骨:劳:使……劳累,使动用法。
[3]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4]空乏其身:空乏:使……穷困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乱:使……颠倒错乱。
[6]所以动心忍性:动:使……惊动,使动用法。
[7]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使……生存发展。
[8]而死于安乐也:死:使……萎靡死亡。
[9]人恒过:过:犯过失,犯错误(名词作动词)。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国内(动词作名词)。
[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国外(动词作名词)。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敌对的(名词作形容词)。
四、问题设计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人才观。
2.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用课文中词语回答)
3.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答: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