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周密



课文导读

周密 (1232—约1298) 字公谨, 号草窗、 州, 又号四水潜夫、 弁阳老人、 弁阳啸翁。 其祖籍济南, 曾祖周秘南渡, 寓居吴兴 (今浙江湖州)。 少从父周晋宦游浙、 闽。景定二年 (1261) 入临安府幕僚, 监和剂局。 咸淳间历两浙运司掾、 丰储仓检察。 约景炎初 (1276), 为义乌令。 入元不仕, 迁居杭州, 悉心著述, 著作宏富, 有 《草窗韵语》 6卷, 《 州渔笛谱》 2卷, 《草窗词》 2卷, 《癸辛杂识》 6卷, 《齐东野语》 20卷, 《武林旧事》 10卷, 《浩然斋雅谈》 3卷等30余种。 其家世生平见所撰 《弁阳老人自铭》 及 《癸辛杂识》 《齐东野语》 诸书。

《观潮》 选自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是作者在宋亡后, 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往事之作。 此书写得详备生动, 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

《观潮》 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 全长四百多公里, 流经杭州, 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 水势受阻, 海潮倒灌, 便形成 “钱塘潮”。 “观潮” 遂为古今盛事。

本文语言生动而形象, 如 “披发文身” 中的 “披、 文”, “争先鼓勇” 中的 “争、鼓” 等。 文中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 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中, “玉城雪岭” 是比喻, “际天” 则是夸张, “大声如雷霆” 用了比喻, “吞天沃日” 则用夸张, 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 感受很深。 同时,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 这些都是正面描写。 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 观潮的人越多, 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 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 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这种表现手法使文章中心更突出, 更具有表现力。

课文注译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2)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3)渐近,则玉城雪岭(4)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5)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6)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7)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8),人物略(9)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10)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11)者数百,皆披发文(12)身,手持十幅(13)大彩旗,争先鼓(14)勇,溯(15)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16)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17)此夸(18)能。

江干上下(19)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20)途,饮食百物皆倍穹(21)常时,而僦赁看幕,虽(22)席地不容闲也。



1) 〔观〕 景象。 (2) 〔既望〕 农历十六日。 农历十五日为 “望”, “既” 是 “过了” 的意思。(3) 〔既而〕 不久。 (4) 〔玉城雪岭 〕 玉 、 雪比喻潮的白 。 城 、 岭比喻潮的伟状 。 (5) 〔震撼 〕 震动摇撼 。(6) 〔列 〕 排列 。 (7) 〔并 〕 同时 。 (8) 〔四起 〕 从四面升起 。 (9) 〔略 〕 一点儿 。 (10) 〔为 …… 所 〕 被 …… 。“为” 引出施事者, “所” 后面是其动作行为。 (11) 〔泅(qiú)〕 游泳。 (12) 〔文〕 动词, 画花纹。 名词活用为动词。 (13) 〔幅〕 布帛的宽度。 (14) 〔鼓〕 鼓动, 振作。 (15) 〔溯(sù)〕 逆流而上。 (16) 〔万仞〕 古时八尺为一仞, 这里形容浪高。 (17) 〔以〕 用, 凭借。 (18) 〔夸〕 夸耀, 这里指显示。 (19) 〔上下〕 指从上游到下游。(20) 〔塞〕 阻塞。 (21) 〔穹〕 高过。 (22) 〔虽〕 即使。

问题与探究

1. 文章共写了几幅观潮图, 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 钱塘江潮举世闻名, 你还能列举出描写钱塘江潮的诗句或文章吗?

文章链接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2)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3),风帘翠幕(4),参差十万人家。云树(5)绕堤沙(6),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7),户盈罗绮(8),竞豪奢。

重湖(9)(10)清嘉,有三秋(11)桂子,十里荷花。羌管(12)弄晴,菱歌(13)泛夜,嬉嬉(14)钓叟(15)莲娃(16)。千骑(17)拥高牙(18),乘醉(19)听箫鼓,吟赏烟霞(20)。异日(21)图将好景,归去凤池(22)夸。

注释:

(1) 〔形胜〕 指形势重要、 交通便利的地方。 (2) 〔三吴〕 吴兴、 吴郡、 会稽合成三吴。 (3) 〔烟柳画桥〕 掩映在含烟的柳树下面的画桥。 (4) 〔风帘翠幕〕 用来遮风的竹帘和翠绿色的帷幕。(5 ) 〔云树 〕 烟云掩映的树木 。 (6) 〔堤沙 〕 即沙堤 。 (7) 〔市列珠玑 〕 街市上陈列着珠宝等珍奇货物。 (8) 〔户盈罗绮〕 人家户满是穿着绮罗制成的衣服。 (9) 〔重湖〕 西湖有里湖、 外湖所以称重湖。 (10) 〔叠 (yǎn)〕 重叠的山峰。 (11) 〔三秋〕 意指桂花花期长, 馥郁芳香。 (12) 〔羌管〕 指笛。 笛子最早从羌族传来。 (13) 〔菱歌〕 采菱女的歌声。 (14) 〔嬉嬉〕 欢乐喜笑的样子。 (15) 〔钓叟〕 垂钓的老头。 (16) 〔莲娃〕 采莲的女子。 (17) 〔骑〕 骑兵, 护卫。 (18) 〔高牙〕 高高的牙旗。这里指两浙转运使孙何。 (19) 〔乘醉〕 趁着酒兴。 (20) 〔吟赏烟霞〕 吟咏赏玩湖山烟霞变幻的美景。 (21) 〔异日〕 将来。 (22) 〔凤池〕 凤凰池, 后代用作接近皇帝的机密省署的代称。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 湖山优美的地方, 三吴的都会, 钱塘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 彩绘的桥梁, 挡风的帘子, 翠绿的帐幕, 房屋高高低低, 约有十万人家。 杭州城下, 环绕着一道防潮沙堤, 堤上树木茂盛, 映带白云, 风景如画。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 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 争讲奢华。 里湖、 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有秋天的桂子、 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 夜晚划船采菱唱歌, 钓鱼的老翁、 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官吏, 乘醉听吹箫击鼓, 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描绘美好景致, 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 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4.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

5. 吴儿善泅者数百, 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 出没于鲸波万向中。

7. 江南形胜。

8.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二、 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



三、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 )

A.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 海涌银为郭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二虫尽为所吞

E.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器皿、 人物

四、 翻译下列句子。

1. 既而渐近,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僦赁看幕, 虽席地不容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 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双方习战激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下面这首词, 回答问题。

酒泉子



[宋] 潘阁



长忆观潮, 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1. 以下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一开头, 作者就表明对于杭州观潮的盛况, 永志难忘, 经常回想。 那时杭州人倾城而出, 拥挤在钱塘江边, 踮起脚尖, 伸长脖子, 争看江面潮水上涨。

B. 大海的水似乎被倒得一干二净, 集中到钱塘江。 潮水轰隆, 像万面战鼓齐声擂动, 人们陶醉其中。 同周密的描写相比, 更加惊险生动, 有声有色。

C. 下片写弄潮儿的奇迹和奇观。 结合课文看, 弄潮儿不仅 “旗不湿”, 还要互相比赛, 争个高低。

D. 全词写了观潮和弄潮, 和课文内容基本相同。

2. 从课文中找到与下面分别相对应的语句, 按序号填写。

《酒泉子》 中的语句:

满郭人争江上望①

来疑沧海尽成空②

万面鼓声中③

弄潮儿向涛头立④

手把红旗旗不湿⑤

《观潮》 中类似的描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诵这首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