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1]怨遥夜[2],竟夕[3]起相思。

灭烛怜[4]光满,披衣觉露滋[5]。

不堪[6]盈[7]手赠,还[8]寝梦佳期[9]。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唐代诗人。他是唐玄宗时期颇有声誉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谏,曾预料到安禄山的反叛,主张早除祸患。后来受到李林甫的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群,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注释】

[1]情人:有思念之情的人。

[2]遥夜:长夜。

[3]竟夕:一整夜。

[4]怜:爱。

[5]露滋:露水的滋润。

[6]不堪:不能。

[7]盈:充满。

[8]还:回,归。

[9]佳期:欢乐的约会。

【译文】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因为整整一夜里,思念之情都无法间断。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赏析】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所写的,寄托了遭谗受贬的迁谪之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意蕴。诗用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遥夜”,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方之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方之人的想法。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方之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望月怀远》是月夜怀人之作,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娓娓道来,亲切感人。

【思考与练习】

1.请谈谈“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有什么妙用?

2.本诗中诗人借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